关于体验式安全培训进校园的建议 提案委员:徐建英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1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1月8日在宣师一附小发生的伤害学生事件令人痛心,孩子的生命安全牵动着社会各界和每一个人的心。传统的校园安全培训课程亟待进一步提升,改善目前学生自身的防范常识缺乏、自救意识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现状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校园安全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创新型、体验式安全培训模式,能够迅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体验式安全培训是一种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听、看、研、练”,再结合体验感受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安全的深切认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具备相关的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创新型安全培训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安全培训方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体验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主动精神,将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以具体课程和活动为背景

  真实或模拟场景的随机、偶然性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从而产生丰富的体验。

  3. 以亲身体验为手段

  学生不再以局外人身份去观看评价别人的表现和反应,而是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体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产生提高或改进其安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的愿望。

  4.强调回顾和反思

  体验式安全培训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回顾和反思的过程。

  5.以应用为目的

  体验式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并应用于校园生活当中,因此与传统培训以知识的掌握为目的不同,体验式安全培训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

  体验式安全培训不再局限于课本教育,更注重于提升学生心理、体能、应变反应、主动辨识、规避风险等综合能力,训练他们遇到危险时的应激反应,从而迅速摆脱危险,远离伤害,科学的体验式安全防范。体验式安全培训课程由安防理念教育,防卫技术训练、安防体能适应训练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而设置,为学生构筑起一个立体的安全方位体系,更好的落实平安校园建设规划的各项要求,确保孩子们在平安的校园内健康成长。

办理报告

  尊敬的徐建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体验式安全培训进校园的建议》(第130号)已收悉,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委结合现阶段相关做法,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区教委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力开展安全教育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区教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积极培养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提高意识,养成习惯。

  二、结合平安校园建设 强化师生安全教育

  结合“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公共安全、预防欺凌和暴力、预防毒品、预防网络沉迷教育工作。开展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或应急演练活动,在体验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抓好经常性安全教育,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做好师资、计划、教材、课时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以防火、防震、防伤害、防煤气和食物中毒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教育日、“12.2”交通安全教育日、“12.4”全国宪法日,适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校(园)长法制安全培训。组织全区校(园)长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校长(园长)安全培训会议。内容涉及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饮食安全与健康教育、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紧急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校长(园长)的校园安全责任意识和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拓宽安全教育途径 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

  结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指导学校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安全教育。学校通过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合作,依托消防进校园,应急救援进校园、急救培训等形式,达到模拟、体验、辨析安全知识的目的。指导学校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完善学校应急预案 强化安全演练效果

  区教委按照区应急办的安排部署及大兴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安全应急管理具体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大兴区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要求教育系统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预案,并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持续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

主办单位:区教委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