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基本情况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任务,实现如期通航的目标,标志着新国门的正式开启。目前,我区已着手全面推进构建临空经济区,从人才引进、产业布局等方面,争取政策,撬动资源。尤其在人才引进上,即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更是放眼国际,吸引更多的国外顶尖人才,其中,国际化的医疗服务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区在国际医疗服务上,还比较薄弱。
主要问题
我区现有医院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包括引进多家市级、国家级重点优质医院,目前,多分布在黄村镇域或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我区南部医疗资源较匮乏,面向国际的医疗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在医疗水平和环境上,对接国际的医疗资源方案还未形成;医疗保险的国际化实时清算还需破题。
建议
目前,正是领空经济区规划制定的关键期,建议结合我区生物医药的产业优势,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国际化医院,服务国际高质量人才和国外游客,提升我区医疗水平。在建设国际化医院上,应具有三个国际化属性:
一是国际化语言环境。这是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基础,结合中日产业园的落地,不仅从医护人员上,还是从硬件双语甚至多语言标识上,满足国际化需要。
二是国际化医疗水平。引进国内知名医院,对接国际医疗服务团队、组织或医疗机构,形成国际医疗的前沿,兼顾科研、开发、教育等链条,打造一流医院。
三是国际化医疗保险保障。争取政策突破,实现国际医疗保险的清算,使患者就医得到有效、便捷的国际性医疗保险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四是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国际医院建设和服务。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金,加快国际医院落地,加速国际化对接,化解政府资金压力,提高服务的宽度和纬度。
办理报告
任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临空经济区建立国际化医院的几点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基本情况
2016年8月5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正式通过国务院批准同意,规划期为2016-2020年,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50平方公里、河北100平方公里)。规划了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和服务保障区大功能区,战略定位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2019年9月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获批。标志着临空经济区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持续开展规划工作
临空区研究制定了"1+2+2"产业体系,以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引领产业,机场枢纽高端服务业和航空保障业为基础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产业。
陈吉宁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三年行动计划编制等工作时表示,要深化医疗产业的布局定位,临空区的医院不能做普通公立医院,要做成研究型医院。
大兴区"十四五"重大项目中,已经将德国夏洛特医院、北京细胞治疗项目等国际化医疗项目列入"十四五"时期临空区重要抓手,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提升区域生命健康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在临空区榆垡片区范围内,与新加坡盛裕集团等国际化投资设计集团共同设计国际健康产业园区,打造三医融合产业体系,共同引入国际化医疗项目。
(二)积极对接国际、国内顶级医疗资源
除列入"十四五"重大项目的德国夏洛特医院、北京细胞治疗项目等国际化医疗项目外,临空区还在与北京协和医院、泰和诚美中嘉和医院、英国牛津大学附属医院等资源积极对接,研究项目落地可行性。
(三)协同区内资源深入开展产业促进工作
我们围绕着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重点产业,全力推进招商工作。会同区产促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开展临空区、自贸区12次线上和4次线下推广活动。与区内生物医药基地、新媒体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开展调研工作,学习产业促进工作经验。充分调动区内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合作,在中关村药谷研究院协助下,成立临空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十四五"重大项目为抓手,落实在临空区建立国际化医院。德国夏洛特医院项目已经分别向临空区管委会、大兴区政府领导做过多轮汇报,下一步将开展专家评审会、投资人对接等工作。北京细胞治疗集团项目正在沟通入区协议内容,争取年内入驻临空区自贸创新服务中心。
二是持续挖掘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招商工作。我们将继续拓展项目资源,促进招商工作,推动优质医疗项目,尤其是国际化医院项目落地。
三是做好国际医疗保险清算保障。为使国际就诊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享受便捷的国际性医疗保险保障,我们将研究国际化医疗保险的实施路径,争取政策突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