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婚前、孕前免费红细胞叶酸检测的建议 提案委员:刘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8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我国是出生缺陷特别高发的一个国家,并且病种很多,目前已知的有大概8000到10000种。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大约90万例,其中有出生的时候,临床能够明显可见的缺陷大约有25万例,发生率大概是5.6%,还有的是随着长大以后才发现的缺陷,比如说语言问题、听力问题、脑瘫的孩子、自闭症的孩子等方面的一些病变,可能这种情况对于家庭造成的创伤来说会更大,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造成出生缺陷率发生和新生儿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是由环境污染、父母的生活习惯,父母用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很多的遗传性疾病都能检测到,国家提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妇幼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原卫生部在2009(〔2009〕60号)及2010(〔2010〕102 号 )年连续印发关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领取对象为半年内有生育意愿的妇女及早孕期(3个月内)妇女,每孩次可享受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同时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积极推进婚前保健服务,实行免费婚检;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一级预防。

  近年来, 优生优育的相关健康教育已深入人心, 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的观念逐渐加强, NTDs等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 叶酸补充是一把"双刃剑", 母体叶酸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对子代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结局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建议:育龄妇女在婚前孕前体检时,增加免费检测体内红细胞叶酸浓度的项目,个人要根据自身叶酸含量情况,适量增补叶酸。做到出生缺陷早预防,强调关注生命起点健康,预防出生缺陷要从婚前孕前开始。

办理报告

  刘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婚前、孕前免费红细胞叶酸检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找科学依据,寻找理论支持

  针对提案内容,翻阅相关科研文献以及专业教科书,未找到就红细胞叶酸浓度检测必要性的相关科研结果支持。

  1.血液叶酸浓度的正常值的界定问题:《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指南(2017)》(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红细胞叶酸浓度当用于预防NTDs时,红细胞叶酸浓度<906 nmol/L

  (<400 ng/ml)为叶酸缺乏。事实上,红细胞叶酸浓度升高至1292 nmol/L时NTDs风险更低,但由于观察人数少,尚不能将这一浓度作为叶酸缺乏的界值。有研究建议将1000nmol/L作为预防NTDs的'最佳'红细胞叶酸浓度。目前,尚无针对预防NTDs的血清叶酸浓度界值"。

  2.母体摄入叶酸过多对后代生长发育影响的问题,《指南》中提出:通过对围孕期大剂量增补叶酸的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围受孕期增补叶酸增加后代生长发育不良的风险。

  3.叶酸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问题:一是叶酸不易吸收。翻阅人卫出版社第七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下简称《营养学》)维生素章节,对叶酸理化性质进行描述:叶酸为水溶性维生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通常口服摄入叶酸,经胃液消化,但胃液呈酸性),且需要转化成特定形式的叶酸方可被吸收;二是叶酸可自行排出。《营养学》中指出:机体对叶酸摄入量有一定的排出机制,当摄入量超过需要量时,机体可自行将多余的叶酸经胆汁、尿液、粪便及体液排出;三是短期大剂量摄入叶酸对育龄妇女危害较小。《指南》中指出:大剂量补充叶酸会掩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但此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长期、大剂量增补叶酸且维生素B12缺乏的个体,多见于老年人和严格素食人群,故对短期增补叶酸的育龄妇女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综上所述,目前尚无论证文献对红细胞叶酸浓度的正常值进行界定,相关科学指导依据缺失,对于叶酸浓度检测的必要性需要由国家层面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争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完善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2019年列入),项目内涵均由国家进行论证决策。我委作为政策执行部门,下一步将提案建议进一步向上级部门反映,努力争取推动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政策宣传,促进叶酸服用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自2009年被国家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9年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视在逐步提高。免费叶酸发放工作自项目设立之日起也在持续进行,并且对领取叶酸的育龄群众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委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增补叶酸意识,培养育龄人群自觉在围受孕期增补叶酸的健康行为,有效提升叶酸服药率。

  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