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建议 提案委员:车中华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8日来源: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而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教师只注重“有偿奉献”,忽视教师职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稀释了教师的职业追求。一些教师更多地追求经济利益,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谋取钱财;有的教师还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介绍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在岗位上多点任务就与学校讲条件,要求工作量与经济挂勾等。这些教师将教师的职责抛之脑后,时时想着借助工作之便谋取个人私利,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给学校带来教学管理难度。

  2.部分教师只注重“提高分数”,忽视学生成长。

  大量学校以教学成绩论英雄。在这样的教学管理体制影响下,个别教师就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提高本学科教学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身心的成长。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个别教师简单粗暴地或置之不理的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使学生渐渐失去了求知欲望,这样的教学体制只能把学生引向歧途。

  3.部分教师只注重“个人业绩”,忽视协同合作。有些教师个人英雄主义意识较重,缺乏团队意识。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教学团队能力的提升。

  4.部分教师存在照本宣科,不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不思学习进取,导致自身教学能力不能与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匹配,不能达到教学规定目标。

  5.部分教师一不满意就找上级领导告状,或打即诉电话。扰乱了学校教学管理秩序。

  建议:

  1.树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建制度,完善师德监管体系,制定科学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3.创新教师评职称标准,教学业务技能评价与师德师风评价相结合机制。

  4.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制度,根据师德师风评价结果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以促使教师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5.引导教师勤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实现更高的教育境界。

办理报告

  车中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针对现阶段个别教师中出现的师德问题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思想引领,加强师德教育

  坚持政治学习,强化思想引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区教育两委一室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京兴教工发〔2018〕13号),在全区教育系统各单位开展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召开了关于“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习实践活动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兴师教育论坛”学习品牌效用,实现培训全覆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成立教育工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组织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书记校长进行集中座谈、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分层学习,实现全面覆盖。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体制

  第一,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在教师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资格定期注册中特别注重考察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行,把好教师入职师德关。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日常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教师师德承诺制度等多种师德教育形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第二,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各中小学成立师德考核小组,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核心内容,采取教师自评,家长、学生参与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严格考核。注重考核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制定师德考核实施细则。考核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师德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借助公办园、民办园年度考核、幼儿园级类验收等途径,将师德建设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园师德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检查,督促各园加强师德教育。第三,完善师德建设工作的督导评价制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列入综合督导评价、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范畴。1.列入每学年综合督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干部教师访谈、档案查阅等途径了解学校师德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评价工作成效;通过查阅相关制度规定了解学校是否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评价制度体系并作为首要指标;通过家长、学生和教师问卷了解教师的师德表现并进行量化打分;通过随堂听课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师德表现并对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对学校教师师德表现采取一票否决制,出现重要师德问题的单位不能评为绩效考核优秀奖。2016、2017年两轮综合督导,实现了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工作督导全覆盖。2.在2016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偿补课等专项督导中,将师德建设和师德表现作为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档案查阅等形式了解各学校师德建设情况,评价教师师德表现,指导、督促学校强化师德管理。3.将师德建设、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列入挂牌督导范畴。通过制定每学期经常性督导工作要点将其成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任务。2017年,将全区分22个责任区,责任督学通过定期督导监督各学校落实师德建设相关工作,通过师生和家长访谈、问卷等形式不定期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评价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同时,将教师有偿补课、教师行为规范,列入每学期经常性督导工作重点持续关注。

  三、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建立师德宣传长效机制。1.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区教委和中小学工作重点;积极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普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中小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加大榜样宣传力度。每年开展师德活动月。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做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活动,全区各单位组织学习法规、学习榜样等宣传教育活动320多场,113个单位开展单位师德建设自检活动。每年组织专题教育活动。2018年,以“学习身边榜样,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组织电影《燃灯者》首映式和观影活动。《燃灯者》根据原黄村镇大庄小学、已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月兰老师的英雄事迹为原型制作。为教育全区广大干部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3月23日组织影片演创人员、潘老师生前好友、家人、学生及黄村镇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燃灯者》首映式,并开展全区教育系统观影活动。每年组织评优选树活动。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先锋评选,增加网络投票评选环节,评选更具权威性、结果更具代表性、事迹传播更有广泛性。经学校初评、区级量化考评、网络投票、现场评审、公示各环节,评选出师德先进集体20名、师德榜样20名。提炼潘月兰师德楷模精神,筹建潘月兰老师舍己救人事迹展室。以长子营二小刘秀英老师荣登“中国好人榜”为契机,弘扬乡村教师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的师德形象;以北小王敏校长办学实践研讨和学生活动展示为契机,打造名校办分校校长成长的“大兴模式”。通过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经验,弘扬高尚师德,传递教育正能量。

  四、规范师德行为、加大监督惩处

  一方面,规范师德惩处。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发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的师德禁行性行为的教师,及时核实有关事实,由区教委组织师德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听取陈述。对事实确凿,存在违反《处理办法》规定的失德行为的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一定期限,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不同等级的处分。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学生和家长评教制度以及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等,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在师德评议中的作用,及时处理举报电话信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对影响较大的突发性师德违规事件,及时调查处置,并与宣传部门加强沟通,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同时,畅通教师申诉渠道,坚决维护教师尊严。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