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更是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老师和学生作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大力推动“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使学校和广大师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者,使学校都成为城区和乡村的美丽风景。
目前现状 :
我区各中小学早在10年前就已经确立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部分学校有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课题、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自编环境教育教材,组织学生环保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良莠不齐、两极分化的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认识不足,浮于表面
推动绿色生态文明教育,不少学校有计划有行动,却没能环境教育作为常规任务来抓,只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或迎接上级检查而“突击”搞环境教育。而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认识出现了偏差,追求分数的传统质量观仍然占主导地位,追求狭隘的教学质量与环境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环境教育是不务正业,是抓芝麻丢西瓜的事。因而“绿色生态教育进校园”得不到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保障不够,落实困难。
缺乏绿色生态教育相关资源,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氛围的支持与烘托。目前,有些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实施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装饰和一些零散活动的开展,学习方式的单一,教材内容的单调,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再加上师资安排的随意性,教学时间也无法真正保证,导致此项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因此建议:
一、绿色生态环保教育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校园绿色生态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切实做好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工作
学校应要求全校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以学科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让绿色生态环保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课时保证。注重绿色生态环保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教育;
二是活动育人。在校园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绿色生态环保活动,如参与“校园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校园立体植物角”“校园立体菜园”,建立校园立体植物角或立体菜园,种菜这种绿化形式,好看又好玩,寓教于乐。很多城区的孩子不知道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让学生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地感受播种的快乐、丰收的喜悦。播种的不仅是蔬菜,还是绿色的希望,让同学们从小亲近绿、爱上绿。 从开沟、播种,到间苗、分株,直至后续的施肥、养护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把“农民”;蔬菜成熟后,学生们还可以把自己种的菜带回家品尝。
三是小手拉大手活动。学生公民生态文化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和养成固然重要,但要努力让孩子成为每个家庭最活跃的绿色生态教育讲解员,成为绿色生态环保漫漫长征路上的长明灯,将其教育影响力应辐射到家庭、社区。通过家校互动、假日小队、宣传倡议、等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利用校外资源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带动影响家长,形成生态环保自觉意识。特别是农村学校,更要通过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让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把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扎根到孩子们的心中,发芽生长,开出绚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成为绿色生态小公民,让绿色生态成为大兴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更多的家庭,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植根于人们的内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推动社会”通过“小手拉大手”,以绿色生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将生态文明理念从学生延伸到家庭、社会,推动我区绿色生态可待续发展和人民绿色生态文明素养全体提升!
办理报告
欧阳赵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兴区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区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基色和城乡最靓丽的名片,充分彰显新时代大兴人的气质魅力。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中小学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课程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垃圾分类、控制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年级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扎实推进“无烟校园”创建活动。
4. 鼓励学校建立班级植物角,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内实践园,带领学生前往大皮营、桃花源、梨花庄园等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带来的快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
5.积极开展节水型校园创建。在已创建24所中小学节水型校园的基础上,今年区教委将与区节水办完成76所中小学节水型校园的创建工作,实现我区中小学节水型校园全覆盖。
二、工作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实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区教委主管部门做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推进工作,建立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环境部门为指导,以培训、教研、科研为主体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强化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规范学生行为,评选文明标兵,推动全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运用板报、橱窗、画廊、绘画、动漫、视频、微信、微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断营造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
3.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海洋日”、“节能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植树节”、“中国水周”深入开展宣传,深化活动成效。个人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人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家长少开一次车“六个一”活动。
4.健全课程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鼓励各校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进一步拓展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推广生态文明体验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创建美好家园的意识。
5.打造特色亮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紧密结合大兴实际,努力创建大兴特色。各学校要充分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生态文明资源,在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大兴发展,着力创造更多的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不断提升和扩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再一次感谢您对大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