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的建议 提案委员:罗道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8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WHO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发病率高的疾病,几乎每个人在他们一生中将不同程度遭受到一种或多种口腔疾病的危害,据完全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 我国恒牙龋齿患病率在 40%~60%之间 ,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的患病率在 50%~80%之间,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口腔诊疗人次约为3亿人次,人均客单价300至400元之间,将花费700亿元到1000亿元,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良好的口腔功能,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前提,与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腔是人体营养物质摄取的第一道关口,其中口腔疾病中常见的龋病和牙周病,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牙齿本身。它会因牙齿破坏,脱落而丧失口腔功能,没有良好的口腔功能,就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牙齿不好的人易患胃肠道疾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存在,还将成为口腔病灶而影响全身健康。牙颌畸形影响颜面美观,有碍职业选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利。因此,口腔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是不可低估的。现代医学证明通过合理的口腔卫生措施,龋病和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而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预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分析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现状,笔者带领的课题组,通过深入大兴区兴华中学、大兴一中、大兴九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访谈、问卷调查,以大兴区部分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了解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卫生教育现状,评估大兴区青少年口腔卫生教育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加强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为目的的合理化建议,通过政策的收集及比较,针对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当前大兴区中小学口腔卫生的现状

  1、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不好

  从调查情况看,在部分能体现一个人具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指标中,被调查的大兴区中小学生的表现普遍不佳。比如:做过窝沟封闭的比例过低,只占30.15%,69.85%的被调查者没有做过窝沟封闭;能使用正确刷牙方法的只占被调查者的57.08%,不知道自己的刷牙方法是否正确的占39.15%,不正确的占3.77%;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使用牙线的习惯。13.05%的被调查者有使用牙线的习惯,而86.95%的被调查者没有使用牙线的习惯;大兴区中小学生吃完甜食后马上漱口的只占29.87%,不漱口的占27.94%,不一定漱口的占42.19%;37.96%被调查者使用的是含氟牙膏,20.4%的被调查者没有使用含氟牙膏,不知道的占41.64%;只有33.09%的被调查者接受过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66.91%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

  2、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不佳

  大兴区中小学生的恒牙患龋率为42%,而填充率仅为48%,并且呈现女生高于男生(恒牙患龋率女生为44.7%,男生为40.6%),由于不及时填充,大兴区中小学生的恒牙患龋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小学生恒牙“虫牙”比例为35.7%,初中生已经增长到40.5%,高中生更是高达44.1%。比中国台湾地区的有口腔疾病的中学生高近10%。未成年人患龋情况呈现上升态势。现状非常不让人乐观。口腔卫生是全国卫生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建设全国卫生城区就是一句空话,大兴区青少年口腔卫生的现状使得健康北京建设任重道远。

  3、当前政府和学校在口腔卫生教育方面做的很不够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过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的中学生人群中,家长是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占41.1%,其次是医院,占31.2%,社区占8.8%,学校只占18.9%,说明学校在中学生口腔卫生教育的角色中是严重缺位的和不称职的。

  根据对大兴区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和校医的现场访谈发现,85%的被采访者认为学校学生口腔卫生状况不佳,95%的被采访者认为学校在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方面做得不够,认为目前的宣传教育仅停留在教室和学校橱窗中的宣传画之中,效果不好,口腔卫生教育内容没有进课堂,没有形成制度;认为仅依靠班主任和校医抓口腔卫生宣传教育还不够,因为他们毕竟不专业,应该有更多的专业口腔卫生医生深入校园抓口腔卫生教育;90%的被采访者认为学校应该把口腔卫生教育知识纳入课堂教育,学校应该在制度层面配合口腔卫生教育,比如应该在中午午餐后统一组织学生刷牙。

  虽然大兴区针对每个学生有两次(7岁—8岁、12岁—14岁)免费窝沟封闭的政策,但指定医院一般是区牙防所或者社区医院,家长对指定医院及医生认可率低于31%。在大兴区启动全国卫生城区创建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二、加强大兴区中小学校口腔卫生教育的建议

  1、充分教育、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小学口腔卫生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

  建议大兴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专家编写大兴区中小学口腔卫生教育方面的动漫读本,向全区中小学发放。制作口腔模型图,要求各中小学校在显要位置张贴;制作刷牙歌,要求各中小学校在中午午餐后播放。区教委应定期组织专家到各学校指导学生正确刷牙,应把各学校的口腔卫生教育及学生口腔卫生的状况纳入到对各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评估之中。

  鉴于甜食对学生口腔卫生的严重危害,建议大兴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落实国家卫健委《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为契机,出台文件要求各学校逐渐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2、强化中小学学校的教育与督促工作

  组织学生观看牙齿模型与电视专题录像片,了解牙齿结构等专业知识,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加强对学生口腔卫生健康的教育,推广贝氏洁牙法,提倡人人刷牙,早晚正确刷牙,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制剂,同时组织学生每天刷牙,各学校在午餐后应有统一的洁牙时间,在班级老师的督促下完成洁牙动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行为方式和卫生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依托学校,加强对父母的口腔卫生教育指导

  学生卫生行为与习惯的好坏,与其父母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健康教育及周围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建议各学校利用家长会等场合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由学校组织举办专业健康教育培训;开展专家咨询,解答家长、学生提出的自我保健等有关问题,从而改变错误观念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4、动员各种有关技术力量,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

  既然我们贯彻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的是初级卫生保健,面对数百万中小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卫生专业队伍和广大校医、保健教师的作用,况且包括龋齿、牙周病在内的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本身就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内容。一些地方采取口腔卫生专业人员与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相结合组成口腔服务小分队的形式深入基层和学校,在学校和校医的配合下为学生提供服务就是成功的经验之一,一些学校卫生队伍补充一定的口腔卫生专业人员,甚至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为学生提供初级口腔卫生服务也是一种探索。

办理报告

  罗道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兴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体系建立情况。全区已建立了口腔公共卫生保健体系,主要承担中小学生口腔公共卫生保健,开展中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

  2.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口腔公共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工作性质,严格按照市级工作标准,主要指定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此项工作。年度均制定辖区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窝沟封闭等项目的质量任务和健康教育等主要方面要求,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完成。窝沟封闭完好率等主要工作质量指标均达到北京市考核要求,项目机构口腔科医师能够较好承担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任务。

  3.工作成效情况。2009-2019年,全区累计完成中小学生窝沟封闭11.49万人,区教委备案学校覆盖率超过60%,市级监测数据显示龋齿充填率逐年上升。因实施窝沟封闭项目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排除存在认知偏差,故普通人群窝沟封闭调查覆盖比例核算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二、落实中小学口腔健康宣教情况

  广泛利用920国际爱牙日、门诊、开展口腔公共卫生项目、各类媒介平台等等,举办健康讲座,集中培训、科普视频、科普文章、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数百场,向中小学广泛宣传口腔卫生健康知识。

  针对当前中小学口腔卫生教育领域的主要需求和存在不足,以统筹推进《推进健康口腔行动(2019-2025)》,以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评定、学校卫生视导、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等工作为抓手,逐步提高口腔卫生教育覆盖范围,强化学校口腔卫生健康考评,促进全区中小学口腔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