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 提案委员:罗道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8日来源: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在我国俏然兴起。据中国步行街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特色街区总量已经超过5 000条。其中,杭州市已建成特色街区超过20条,西安市建成特色街区已超过40条,上海市建成特色街区近50条,天津市规划近数年内发展特色街区40条,其他城市的特色街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竟相发展之势不可阻档。透视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的背后,深入剖析特色街区建设的现实背景、主要特征,对进一步推进当今城市特色街区的理性与健康发展,打造大兴区特色美食街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特色街区建设的国内现实背景

  特色街区的整体建设水平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进入21世纪后的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运动"开启了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萌芽。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城市发展驶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轨道。一方面,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以恢复中国传统街道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特色街区逐渐兴起。另一方面,深受国外"城市文化复兴"等城市运动的影响,我国文化界也掀起了一股以恢复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特色街区的兴起。1980年苏州观前街被成功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标志着我国第一条特色街区的诞生。但是,对于我国特色街区的整体发展而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城市设计理念的缺乏等原因,这一时期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这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潮很快就消退了。

  2.大规模旧城改造和城市经营思想的流行助推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二次起航,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我国城市发展开始进入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适应城市全球化竟争的客观形势,同时深受国外城市经营思想的巨大影响,在"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竟争力"与"20世纪80年代竟争靠外资、90年代靠政策与服务、21世纪靠环境"的城市竟争理念驱动下,加之国内城市设计的逐步发展,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再次扬帆起航。从1997年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改造建设开始,其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也相继改建成为步行商业街并获得成功,由此在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潮。

  3.城市发展转型和城市形态的演变推动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持续不断向前发展。据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的世行统计,当城市化程度达30%以上和人均收入达1000-2000美元时城市化将有一个跳跃性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逐步步入这个"跳跃性"发展阶段(也就是我国所称的全面转型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形态开始呈现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城市产业功能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城市空间形态由经济主导型向人文生态型转变,"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逐步成为城市的现实追求,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集城市文化、商业、美食、娱乐、休闲、旅游、时尚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自然备受城市管理者、广大市民和旅游爱好者的共同青睐。随之,特色街区的大量规划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

  二、关于大兴区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的建议

  纵观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无不以老字号的传统特色美食发达而著称,大多都有体现城市特色的传统美食街,如武汉的户部巷,重庆的洪崖洞、好吃街和成都的锦里。相比之下,大兴区身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北京、拥有丰富的传统美食资源,却没有一条成规模的传统美食街,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不太相称。因此,在大兴区的传统商业中心打造传统美食文化街,已成为当务之急。特提出如下建议:

  1、摸清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各街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本区特色美食资源。在王府井、时代天街等街区规划选址,由聘请第三方统一建设传统小吃美食文化街,聘请知名的包装策划公司,提前介入,从建设、招商、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包装策划。

  2、开展定向招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宣传特色美食街区的区位优势、发展规划以及投资价值等,吸引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小吃业主入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对招引来的传统特色小吃"老字号"、"新字号"进行商标注册保护,给予房租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简化各种办事程序,开通知名餐饮企业入驻"绿色通道"。在管理上要与一般商铺有所区别,允许各店铺在装饰上突出各自特色,以及合理跨街经营。

  3、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编制特色美食街区的宣传资料,借助新闻媒体、网站开展宣传大兴区特色美食文化,加强对传统餐饮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特色美食街区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在传统佳节或重要庆典期间举办美食文化节。积极与各大旅行社进行对接,将美食文化街纳入大兴旅游线路。

  4、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街区餐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成立大兴区餐饮行业协会,加强各餐饮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共享以及沟通交流,促使行业内的餐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加大服务力度,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帮助餐饮企业解决发展中困难和问题,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确保招的来、有特色、留得下、发展好。  

  三、关于大兴区以特色美食街区建议为抓手,促进大兴区夜间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迅速崛起,夜市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的"温度计"和"晴雨表"。据商务部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夜间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增长点。特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政策落实、完善功能配套。要加快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推进政策落实,搞好配套服务。加快夜市街区整体设计,推进停车场、标识体系、公厕、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环卫设施、亭台椅凳和公共Wifi接入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大兴特色夜间城市风格;定期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饮食节、文化节等,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夜间经济创造良好氛围。

办理报告

  罗道全委员:

  首先感谢您关心支持我区商务工作,您在政协北京市大兴区委员会第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第29号提案"关于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的事项,由我局主办。根据您的提案内容,传统小吃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之一,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繁荣发展夜经济,有利于凸显城市特色,拉动相关产业和旅游业经济增长。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区总体规划、发展要求及实际情况,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繁荣发展夜经济是我局的工作重点之一,并且不断鼓励、支持区内商业企业挖掘美食资源,吸引有特色、有价值的企业入驻,推动经济发展。例如:龙湖大兴天街推出"深夜食堂-嗨时区"项目,囊括多家网红打卡点,其中白鹿原、甚五郎、潮品挚尚均为北京首家店;绿地缤纷城推出"食番街"项目,该街区整体规划面积3900余平米,包括创意主题餐饮、单品餐饮、网红餐饮等多种业态,天键美食广场不断发展、大悦春风里项目也将于年底开业。另外,我局已下发《北京市大兴区商务局关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商业及餐饮经营单位开展外摆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试行)》,30余家商业综合体及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有外摆意愿,但受疫情影响,企业已暂停相关工作。

  根据您的建议,我局将以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繁荣发展夜经济为工作重点,着眼长远规划布局,优化餐饮业发展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在打造特色美食街区方面,一是引导企业做好街区运营。结合区内特色餐饮发展特点和商业街区建设情况,发挥政府引导和推介作用,为街区产权方和商业项目专业运营团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专业经营团队进驻我区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落实北京市关于支持老字号、品牌企业连锁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大兴区对连锁企业、品牌企业的支持政策,吸引传统特色小吃"老字号"企业和连锁品牌企业入驻我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惠民消费季"活动平台,组织开展美食类促销活动,加大对区内特色美食、餐饮街区活动及外摆经济的宣传力度。同时联合文旅局,探索开展以美食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促进餐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四是做好企业服务。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切实加大服务力度,推动企业发展。

  关于以特色美食街区建议为抓手,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方面:一是多措并举繁荣发展夜经济。研究夜间消费街区工作方案,服务大型商圈开展夜间经营活动,探索外摆试点,丰富夜间消费内容,繁荣我区夜间消费发展;二是完善各项功能配套。协调区城管委督促夜市周边公共停车场夜间开放使用,加强公共厕所监督管理,做好卫生清洁工作,配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单位办理受理审批程序。协调区经信局引导业主或经营单位进行建设和运营公共Wifi,向消费者提供相应服务。

  以上是我们关于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繁荣发展夜经济所做的一些工作及未来的工作重点。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为我区居民做好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北京市大兴区商务局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