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022提案委-关于打造特色品牌民宿,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建议(双月转)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民宿是乡村文旅的新型品牌,是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兴业态。北京市委在提出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发展之路这一背景下,大兴区为加快繁荣开放“新国门”建设,深入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培育一批美丽乡村品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民俗接待示范户和精品乡村民宿,有效盘活闲置农宅,完善配套设施,累计打造共70个特色民宿院落。特色品牌民宿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区特色民宿发展态势良好,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比,当前仍面临着投资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较激烈;收入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文旅配套不完备;运营能力弱,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等问题与挑战。

  经过调研,现提建议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把旅游链条延伸到乡村

  找准方向,明确路径,把发展特色品牌民宿作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按照“休闲度假旅游型+智能化服务型+全产业链发展型”的方向,为特色民宿高质量发展明确目标和导向,重点加强“特色化+标准化”的指导和部署,以美丽乡村为支点,提升乡村民宿发展的高质量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同时做好乡村民宿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推介和宣传。

  二、突出环境提升,把乡村打造成美丽家园

  把推动特色品牌民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合,实现特色民宿、美丽乡村“两全其美、美美与共”。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乡村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宿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保护自然环境、整理乡村资源、提升田园风光,切实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完善产品配套,把游客引进农家里

  把握都市人群渴望回归自然、放松释压、追求质朴生活的需求,通过特色品牌民宿的建设,主动挖掘乡土魅力,完善配套休闲产品,推动绿水青山保护和山林田地的充分利用,把闲置土地变成美丽的田园,把闲置的民房变成闲适的农家院落,把广大游客引进农村、留在农家。在有条件的民宿推出“景点+民宿”私人订制旅游产品,定期举办民宿文化旅游活动,突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提升特色民宿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盘活资产资源,把农民带上致富道路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推动农村资产资源整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特色民宿产业培育成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龙头产业。鼓励投资商和回乡创业者与农民合作,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将闲置民房改造成民宿,即使一批无人居住、缺乏维护的房屋成为美丽院落,又提高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实施“民宿+”战略,发展“民宿+土家农耕”,“民宿+生态农业”,“民宿+特色产业”,推动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农耕体验等产业发展,让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低价农产品产生高附加值。鼓励民宿业主聘请当地农民参与民宿管理和服务,从事餐饮、接待、田园风光营造等工作,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

  办理报告

  刘春生委员:

  感谢您关心关注大兴区乡村民宿的发展,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特色品牌民宿,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区文旅局领导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相关科室展开办理工作,按照您提出的我区特色民宿发展态势良好,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比,当前仍面临着投资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较激烈;收入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文旅配套不完备;运营能力弱,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等问题与挑战及提出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品牌引导,打造大兴民宿集群品牌

  2022年,先后对庞各庄、礼贤、北臧村、魏善庄、榆垡、长子营、采育、青云店等镇民宿建设现场指导,已完成乡村民宿建设66个院落。其中:完成“一照两证一系统”手续办理共20个投资主体30个院落,建筑面积10853平米,可提供房间142间,床位311个。此外,有36个院落改造施工基本完成,正在申办相关备案手续,主要分布在北臧村、榆垡、礼贤、庞各庄、魏善庄、长子营等镇。初步形成以北臧村镇“康养+休闲”、庞各庄镇“高端+团建”、礼贤镇“商务+休闲”、魏善庄镇“怀旧+艺术”、长子营镇“生态+休闲”等为主题的一批精品民宿。同时,整合大兴乡村民宿与旅游资源,积极对接引入品质民宿领军品牌“花筑”入驻大兴,发挥其品牌优势、客户资源,打造融合“主人的梦、当地的情、天然的景”,真正适合现代都市旅客,追求返璞归真的理想民宿项目,打造大兴民宿集群品牌。

  二、加强民宿评定及培训,指导民宿提升服务品质

  严格依照国家文旅部下发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北京市地方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要求及评定》(DB11/T 1752-2020)相关内容,提前对民宿装修改造予以现场指导,在安全卫生、环境建筑、设施设备、民宿文化、手续办理、规范经营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开展乡村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复核工作、培训工作,并收集、整理了乡村民宿发展配套相关政策,制定《大兴区乡村民宿工作手册》,各属地通过转达加强指导,指导乡村民宿熟悉办理流程及建设标准,根据评定等级旅游民宿的不同特性,给出了具有选择性的标准,对不同等级旅游民宿最基本的品质要求提出了意见及建议,也给民宿经营者打造民宿留下了足够的创意空间与设计弹性,引导乡村民宿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

  三、加强民宿宣传,提升特色影响力

  整合乡村民宿与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统筹西瓜节、春华秋实、梨花节、桑葚节、葡萄节等节庆活动,打包推出包含民宿在内的节庆旅游线路,用全时、全域、全媒体、全要素(吃住玩游购娱)“四全”手段,通过媒体及旅游博览会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在策划、宣传、推广上将乡村民宿与各种活动形成合力,提升“市场流量+消费留量”,通过“特色旅游+漫行系统+精品民宿”组合拳,植入生态林地、农田花园、非遗文化、美丽乡村等特色资源,推出包括乡村民宿在内的6组50条“兴游记”时令精品旅游线路和70家网红打卡地,带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民宿旅游线路,拉动乡村民宿消费,提高乡村民宿服务品质,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当然,在促进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我们做得还有很多不足,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民宿产业发展政策及管理制度,将重点主导引入中高端品牌,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外来的中高端品牌,来带动本地民宿经营者去提升产品及服务理念,着力扶持与民宿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休闲、康养、文化等重点产业和延伸产业,培育一批“民宿+”融合型经济新业态,开发“民宿+体验”“民宿+特产”“民宿+展示”“民宿+文创”等,提高非住宿收入在民宿收入中的占比,为精品民宿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民宿经济效益,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民宿。同时,也衷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文旅局的工作,为我区的繁荣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