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
截至2023年11月,大兴“双自贸”片区2023年实际使用外资任务目标3000万美元,目前实际到位外资总计409.8万美元(目前已在商务部系统纳统的约267万美元),剔除为自贸考核迁入企业的327万美元,临空区实际使用外资完成仅82.4万美元,整体进度远不及预期。
二、问题:
一是外资海外渠道作用不明显。目前已有7个大兴机场临空区海外招商代表处,分别遍布日本、北美、欧洲、德国、比利时、英国、新加坡,但代表处外资招引成效不明显,海外代表处未充分发挥好深度挖掘当地资源、引荐洽谈国际项目的作用。
二是外资外贸政策叠加有缺失。大兴机场临空区建设为国家工程,管委会机构级别相对较高,但地处大兴区,在发展产业及促进外资外贸工作上管委会与大兴区“奔跑”速度不一致,易出现“两张皮”发展弊端。临空区及自贸区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品牌,但缺少落地外资外贸项目的专项政策及区域促进外资实缴举措。在大兴“双自贸”片区多项市级政策叠加基础上缺少区属及本地外资专项政策。
三、建议:
一是创新合作模式,健全国际招商网络。加快构建全球化招商网络体系,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开启“全球链接”模式。整合海外驻点及外企资源,加强境外资源精准对接。探索建立全球人才、项目、企业资源信息库,加强全球招商资源跟踪。加强与驻华使馆、驻外使馆的商务联系,围绕重点开放领域,开展多层次交流合作。制定外资龙头企业清单,与渠道合作开展精准对接。
二是创新渠道合作模式,构建阶梯型考评体系。从引荐外资企业数量、质量以及合作积极性等综合方面激励与中介渠道的合作共赢;综合考评目前开设的7个海外招商代表处工作成果,结合所在国家城市产业发展现状重置海外招商网络,以人员派驻及购买服务开放市场化合作方式相结合,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时分层级设置考核指标、并做好指标完成过程监督。
三是叠加有效政策,强化招商硬实力。出台大兴区属外资外贸专项政策及激励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缴的有力措施,在北京市数字贸易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及自贸区外贸新业态政策叠加享受基础上,在临空区打造制度性开放新高地,依托各级有效支持不断增加实际利用外资额。
办理报告
彭秋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大兴“双自贸”片区外商吸引力,助力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按照《关于提升大兴“双自贸”片区外商吸引力,助力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意见,为做好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及双自贸区产业发展,拓宽国际渠道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团队优势促进外资外贸新业态提升,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大兴国际机场优势,用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叠加政策功能,着力加强外资业态招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推动临空产业创新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是提升国际渠道效能。通过筛选重点合作渠道,逐步优化国际招商渠道体系。国际平台方面,落地如正开国际加速器、中法56度产业园、中阿绿色发展合作中心等一批国际交往型平台,探索通过“以外引外”的独特方式通过对临空区政策解读、外资企业对接、社交媒体宣传等各方面的专业实践,提升国际招商网络的建设水平和项目招引效果,促进外资企业集聚。
二是明确重点目标方向。2024年临空经济区正在以外资拿地项目、央国企或民营企业海外返程投资项目、外资金融类项目、高新技术或创新模式公司海外融资和拟上市项目等作为重点目标方向,组织管委会各部门和各单位做好外资招商促进工作,强化“一对一”定向服务,努力实现早引入、早签约、早落地。
三是加强入区企业跟踪。继续跟紧南洋、博枫等外资拿地项目,争取尽快实现落地。同时加紧对临空区现有及目标企业逐个摸排,责任到人,结合近期出台支持政策,组织上门拜访和政策宣贯,对有外资使用计划的协调尽快落地,并确保应统尽统。
四是强化任务分解落实。结合2024年临空区实际使用外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纳入管委会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考核任务,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限、压紧任务、压实责任。
五是统筹调度分析指导。定期统计分析临空区实际利用外资入资情况,定期开展统筹调度。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市服开2.0方案等创新政策实施,加强对招商队伍两区政策培训和指导,依托大兴机场优势,用好用足自贸区、综保区开放平台政策功能,提升招商人员国际化、专业化招商的能力。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