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医越来越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中医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正规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带教,学习经典,然后临床实践。但是在民间散落着很多秘方、验方、特色技法,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这些民间的中医秘方、验方、特色技法一直在民间应用传播。其传承特点造成极易失传,如不加以重视,损失难以弥补。因此挖掘有效的民间中医,并加以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民间中医主要指民间的秘方、验方和特色技法等。目前的状况十分复杂,大量长期在民间使用传承的秘方、验方、特色技法进行治病救人,但是传承人不具备医疗从业资格,具备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又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大量民间秘方、验方、特色技法面临无法合法利用且濒临失传的边缘。
三、建议:
1、做好摸底普查。由区卫生主管部门协调组织摸底普查小组,公开摸底普查电话、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发布摸底普查信息给各基层组织,各基层组织在各自的街道、村落内动员大家提供信息,确保普查全覆盖。并把登记收集到的秘方、验方、特色技法,做好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渊源特征、适用人群病种、疗效、副作用、开展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项目现状、传承脉络等。
2、根据辩证筛选,评选优秀项目。组织专家对收集的项目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项目并大力推广。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鼓励并协助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3、加强传承人员技术知识培训,助力其传承和作用发挥。对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传承人员,推荐考取助理执业医师。对传承人年纪已经很大,不能再接受培训了,家里的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的,如果该项目经过专家评审,确有传承价值,可以建议由当地的街道办、村委会帮其物色合适的传承人。
总之,民间的很多秘方、验方、特色技法已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政府应加大力度,通过挖掘整理疗效确切的民间中医,帮助实现合法化,让这些民间中医更好的传承,并源源不断的发挥作用,造福百姓是当务之急。
办理报告
涂春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民间中医发掘利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区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门研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
按照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前期我委委托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通过开展调查、梳理大兴区中医药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共十大类)的存续状况,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工作。目前大兴区有2项中医药项目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别是为杨氏脏腑点穴指针疗法和宏源伤科平筋调骨诊疗法。
(二)扎实推进人员与机构合法合规化
一是注重人才发掘,组织开展确有专长医师考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关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解决了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合法行医资格问题。我委按照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工作要求,转发市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北京市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的公告和北京市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的公告,为相关意向报考人员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同时,我委也积极通过大兴区政府官网、“健康大兴”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转发考试公告,组织开展北京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配合市级做好报名审核工作。2023年,全区共有24名民间(中医爱好者、祖传传承人、乡村医生)的中医医术多年实践人员报名,经市、区级审核,最终13人通过报名审核,参加市级组织的确有专长人员考试。
二是注重政策落实落地,推进落实中医诊所备案制。根据《中医药法》第十四条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根据201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符合举办中医诊所条件的,将备案所需提交的材料报拟举办诊所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当场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五日内一次告知备案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备案人在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我委严格贯彻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辖区内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中医诊所备案服务,切实为中医从业人员搭建服务平台。截至2024年4月底,我区现有中医备案诊所24家。
(三)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我委以南中轴线文化带为契机,开展了以“弘扬国粹、中医佑民、共建宜居宜业新大兴”为主题的大兴区中医药文化节,通过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吴式太极拳、御林古桑园特色文创等中医药相关非遗项目展示,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相关非遗影响力。2023年,我委依托6家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和广安门医院南区,以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累计受众3000余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做好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认真组织确有专长、师承等民间中医有关人员参加相关医师资格考试,落实中医诊所备案制,推动人员和机构依法执业,更好的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同时,我们将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一方面,推进天宫院、采育、金星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三批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建设,依托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阁20个,积极组织6家已建成中医文化体验馆的相关单位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形成常态化中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机制。另一方面,鼓励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中医文化科普讲座、义诊咨询活动等,宣传中医药文化,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让广大群众更加的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关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推进区域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