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的需求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健康养生、医疗护理和养老地产等方面,而是呈现多元化、品质化的趋势。他们有积蓄、有消费观念、有健康身体、有表达能力和购买能力,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消费群体。大兴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区域(拥有跨省市两个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也面临着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银发人群”。过去,我们将老年人简单地定义为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忽略了他们的活力、能力和消费潜力。实际上,银发人群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从年龄、健康状况、消费需求等多个维度来重新定义银发人群,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推动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迫切的。随着银发人群的增多,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健康养生、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管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推动“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银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到银发经济的发展中来,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企业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社会组织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兴区银发经济的发展,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在大兴区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产业园区可以涵盖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三、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适合银发人群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等,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四、推动跨界合作:鼓励不同行业的企业跨界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银发人群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医疗保健企业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健康旅游产品;科技企业可以与文化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文化产品。通过跨界合作与融合,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建设银发社区:打造集居住、养生、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银发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社区可以配备医疗设施、健身设施、活动中心等,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六、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开设培训班、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开展市场调研:定期开展银发经济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潜在商机和改进空间,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技术。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参与国际展会等方式,提升大兴区银发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九、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大兴区银发经济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银发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媒体报道、举办展览、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传播银发经济的理念和成果。
十、建立行业协会和交流平台:成立银发经济相关行业协会,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搭建交流平台,让企业之间能够分享经验、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上述建议的实施,大兴区可以进一步挖掘银发经济的潜力,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建议可以由大兴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论证和实施。
办理报告
邓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银发经济’在大兴区发展的相关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据您的建议在全区相关委办局中心镇街园区进行了书面调研
4月10日,我们以大兴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向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区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中心、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外事服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大兴经开区等单位通过OA系统发送了《关于对我区银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行调研的函》。截止4月26日,收到回复并结合成员单位的上年度总结报告,提供有效信息委办局中心共41份,镇街16份。覆盖区级涉老部门和基层属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些信息在提供本单位本部门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关情况的同时,提出了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一)在加强政策支持落实方面
1.国家层面政策。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发布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2.市级层面政策。2022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培育发展银发经济”方面进行部署要求。2024年市级将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实施意见。
3.区级层面政策。2023年区委区政府印发《大兴区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培育发展银发经济”进行部署。2023年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大兴区推进镇街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
4.部门专项规划。《大兴区“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大兴区“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大兴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
5.具体实施方案。《大兴区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大兴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任务分工》《大兴区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工作方案》《大兴区做好第三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兴区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大兴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大兴区2023年老龄工作要点》《大兴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6.相关扶持制度。《大兴区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系列制度》《大兴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实施细则》《大兴区养老助餐服务实施细则(试行)》《大兴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实施细则(试行)》,以及区财政资金保障制度,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等。
7.目前财政资金保障的相关银发经济项目。政府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给予扶持。相关银发经济项目包括老年人津贴补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养老助餐点补助、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补贴、养老护理岗位奖励津贴、应急护理员队伍岗位补助、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抽查考核工作费用、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监管费用、编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经费、社区(村)养老驿站运营补助、困境对象入住机构补助、社区(村)养老驿站运营监管经费、养老指导中心信息平台系统运维服务费、养老服务机构重大传染病风险监测工作资金、社区(村)养老驿站建设补助、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项目补助、家医签约服务资金等等。2023年大兴区财政共计安排相关资金20248.85万元。2024年养老资金预算拟安排资金共计24006.51万元,在持续保障与上年度相同项目外,拟新增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项目补助450万元,家医签约资金拟由上年度的72.71万元提升至1707.61万元。
(二)在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方面
1.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大兴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没有专门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内容。大兴区现有的经济园区有大兴经济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经开区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为方向,涵盖十大扶持方向,单条款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补贴。目前两个园区还有空间用于招商引资,国内外大型银发经济产业可入驻现有的两个产业园区。
2.政府扶持和服务。银发经济产业本质上是市场经济,银发经济产业企业能否在大兴区落地发展,关键还是要看企业本身的社会资本能力及投资意向,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扶持起次要作用。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会大力支持银发经济的发展,同时区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中心、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外事服务中心会积极推进银发相关产业入驻大兴区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目前,我区与银发经济相关的养老服务、老年助餐、为老人才培训等方面,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较多,也引入有部分国内、市内知名品牌入驻大兴,多分散于各镇街道,现有的与银发经济相关的社区组织享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服务。
(三)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
1.医药健康产业促进。区科委2023年制定印发了《大兴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数字医疗大健康综合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1200万元。支持北京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脊煌减压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项目 1 项,支持资金 44 万元。
2.创新推进智慧医疗。区卫生健康委2023年推进5家村卫生室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医疗,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区人民医院开通“云端诊疗”互联网诊疗服务。4家定点医院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实现“免排队、秒支付”。大兴区院前急救提速创优,各急救站全部开通车载电子病历系统,院前院内信息全面互通,实现“上车即入院”,2023年全年执行任务56694次,呼叫满足率稳定在100%,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至11.02分钟,全市排名第二。
3. 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区人民医院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获批,第一时间与区内企业签署临床试验协议。强化与北大医院及市医管中心对接,协助医药企业通过更高平台完成成果转化。搭建院企交流平台,强化院企对接协调机制,组织区属医疗机构与区内企业互动交流,区属医院7.3%药品及器械来自区内企业,采购量增长3.8%,多维度赋能健康“两区”建设。
4.科技助老智慧创新。在清源街道养老服务“一键呼”试点的基础上,2024年区民政局借助“区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以市级一体化养老服务监管调度系统为依托,建立区级一体化养老服务指导与监管中心,打造智能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全面展示“南城康养”数字应用平台建设与运用能力,全力保障区域老年人服务需求。
(四)在推动跨界合作方面
1.区住建、区民政局。支持社区物业公司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即“物业+养老”模式,2023年召开3次物业行业养老服务设施工作推进会,进行养老服务设施日常检查物业项目400余个次。
2.区农业农村局。推进农村培育发展产业融合新业态,推动现代农业与电商直播、休闲康养、户外运动、露营基地等深度融合。持续发展观光采摘、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完善行业规范,促进品质提升,为老年人城郊旅游创造条件。
(五)在建设银发社区方面
1.做实镇街养老服务联合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是打造集居住、养生、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银发社区的关键所在。一是有镇党委(街道工委)的领导下的党建引领,二是有老年人问题发现及综合解决机制,可以精准对接,三是统筹了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各类服务商等资源。目前各镇街结合辖区实际,普遍积极发展便民社区服务,开展助餐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家医签约服务、养老家庭护理床位建设试点等工作。如:采育镇对老年驿站进行资源整合,由第三方机构以“连锁运营+品牌管理”的方式专业运营,以20家驿站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创新养老服务新思路,将医、养、文、娱、食、教、居相结合,让“养老”变“享老”。兴丰街道聚焦建设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黄村西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有效解决社区老人吃饭问题,还延伸出多样服务。高米店街道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助老服务新模式。观音寺街道推出养老服务联合体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2.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在全区已连续三年推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积极动员各镇街、社区村广泛参与创建,目前全区有枣园社区、龙头村等8个社区(村)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3.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供给。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如期开诊,区医院新址建设项目完成入库,区妇幼保健院、仁和医院晋升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三级甲等评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优质资源不断丰富。14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通过市级初审,区内3家三级医院建立培育基地10个。基层门诊服务延至20时,为居民提供“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不断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服务,34家医疗机构完成老年友善机构创建,建设率100%。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老年病相关能力培训,全区组建26支共199人的安宁疗护服务团队,推进2个安宁疗护中心100张床位和4个老年护理中心110张床位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家医签约服务质量与规模,2023年将失能、高龄、残疾、肿瘤、特困、透析患者等人员纳入区级家庭医生重点签约人群,共签约84.45万人,全区505支家医团队共提供履约服务973.19万人次,满意度87.94%。制定《大兴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高位统筹激发中医活力,启动名中医身边工程,优化补充团队成员81人,建设20个中医阁、1所上工工作室,打造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生活厅”。落实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工作和任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提质扩容。
4.持续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区民政局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增加,现有养老服务机构174家,其中镇街养老照料中心21家,养老机构25家,现有机构养老床位9651张,使用率55%。发展社区(村)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131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辖区居民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生活帮扶服务,以及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等精神关怀服务。推进养老助餐点的发展,建有90家养老助餐点,为辖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其中亦庄镇“银发配餐”、采育镇“家里人”助餐体系,兴丰街道“全方位助餐”等助餐服务模式,得到国家民政部领导的高度肯定。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得到落实,全区共有养老配建资源21处,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礼贤镇和榆垡镇建筑面积约28000㎡,预计可设置床位610张。建设“大兴区养老示范中心”4950㎡,预计可设置床位80余张。
5.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新开工54个,新完工43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实施老楼加装电梯319部,其中已投入使用103部。为434户重度与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健康主题公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数字服务适老化提升行动,开设“长者专区”栏目,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方便老年人无卡“码上就医”。开展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加强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6.推进老年教育健康发展。形成了以区老干部大学和区社区学院为龙头,职业学校、各镇成人学校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各镇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为基础,社会力量和老年学习共同体为补充的老年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老年教育年培训约4万人次。在14个镇成人学校实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工程,加大对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7.加强老年人文体服务。新建、提升改造各类体育活动场地34个,更新室外健身器材130套。区图书馆文献资源配备贴近老年人需求,为老服务设施齐全,设置无障碍通道。区图书馆、文化馆整合自身资源,创办系列老年培训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送文化进基层等活动1692场,服务群众33.84万人次。促进老龄旅游消费,精心策划“兴游记”旅游线路40余条。2023年新建小微绿地7.7万平方米,新建村头片林14处,为老年人休闲游憩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方式。全区所有社区(村)均已配备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场地)和健身运动设备。
(六)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
1.将人才培养列入“稳就业”保障体系。区人力社保局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列入全区“稳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2.鼓励优质社会力量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前,共设立2家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包含1家外商投资机构(加拿大拓扑集团)。
3.鼓励优质培训资源对接。一是外商投资中育贝拉学校对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二是青云店镇养老照料中心与北京康护之家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对接。
4.落实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针对养老机构院长及社区养老驿站负责人每年开展一次集中专题培训。对养老护理员每年实现全员轮训全覆盖,同时将家庭照护人员纳入培训范围。2023年度已完成护理员培训700余人,家庭照护人员培训150余人。
5.建设区级养老人才培训基地。正在与国企品牌机构对接,打造“大兴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中心将建设成为大兴区社会化机构养老的示范与旗舰,区域养老机构科学管理的实战基地、医护人才的培训基地。
6.加强政府与社会办培训中心合作。借力北京康养集团培训中心落地大兴区团河教育基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七)在开展市场调研方面
1.区公安分局。通过分析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新变化,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对助力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区统计局。围绕老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2023年三季度完成辖区居民养老现状及需求调查,及时形成调查报告,如实反映养老现状,向有关部门传递养老服务领域发展的政策需求,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八)在加强交流合作方面
1.区外事服务中心。可以指导相关部门合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区民政局。招引国德、北康养等社会资本,谋划全区养老用地及配建设施资源利用。引入社会组织运营养老服务机构,目前46家养老机构中,公办机构6家,公建民营机构17家,民办民营机构23家。
3.区住建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适老化社区改造,形成“枣园+三合美邻坊模式”。实施主体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街区改造”,将相邻小区合理打包,通过“投资+施工+运营”一体化招标,实现片区统筹实施,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实现社会资本投资7900余万元;林校北路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引入国企资本3300万,为周边多个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一个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纯净美观,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4.发挥优质服务商的引领作用。区民政局主管大兴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大兴区老龄产业协会,与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北京首创新城镇建设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5.充分利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大兴区定点医药机构增至435家,16家定点医院开通门诊慢特病异地直结,区内具备联网结算条件的定点医药机构均已实现异地直结全覆盖。
(九)在加强宣传推广方面
1.区委宣传部。统筹中央及市属媒体、区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切入口,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我区良好的社会敬老氛围。
2.政府组成部门宣传。如区卫生健康委的“健康大兴”新媒体平台宣传,让广大群众切实筑牢“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十)在建立行业协会和交流平台方面
1.建立了大兴区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区民政局统筹相关区直部门,定期会商研判,扎实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
2.建设了镇街养老服务联合体平台机制。各镇街通过建立涉老各项运营保障机制、发挥老联体资源统筹功能、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将优质服务资源送到老年人身边,助力老年人政策应享尽享,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3.2019年成立了大兴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协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落实养老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保护行业合法权益、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大兴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目前协会有35家会员单位。
4.2020年成立了大兴区老龄产业协会。协会开展老龄产业领域内的政策宣传、协调服务、专题调研、专业培训、对外交流、信息咨询、组织考察、养老服务示范指导、智慧养老示范研究、承办委托。协会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
二、通过调研收到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1.区委老干部局建议。一是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可以探索打造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的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康养项目,建立重点监护等社区保障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医疗需要。二是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建立社区日常照料、老年餐桌(订餐、送餐)等服务机构,有效解决居家老年人照护、助餐等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兴趣技能服务项目。挖掘区内老年服务资源,开设老年培训机构,引导更多老年人退休后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2.区人力社保局建议。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人才培养支持政策。二是促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在我区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借助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地缘优势和科技前沿力量,着力推进医疗保健产品、适老医疗设备研发制造,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区是京津冀重要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集聚大兴,为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区统计局建议。一是加大养老领域政策扶持和资金扶助力度。二是以数字化手段推进养老智慧化。
4.区残联、亦庄镇建议。建设银发社区。
5.采育镇、区老龄产业协会建议。一是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机制。二是公益性质中央厨房财政设置专项补助。三是深入完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优化基层村居老年健康服务。
邓委员,通过“银发经济”调研可以看出,大兴区具有发展“银发经济”的基础和意愿。银发经济在我区还是新兴经济,还没有形成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没有创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银发经济工作调研和宣传力度,积极协调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借助大兴经开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地缘优势和科技前沿力量,凭借大兴区是京津冀重要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推动银发经济相关产业招商引资,着力推进医疗保健产品、适老医疗设备研发制造等,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将银发经济产业打造成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支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促进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区和谐稳定。区政府将结合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发展,培育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次感谢您对大兴区老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