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
低空经济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中央、地方不断发布“低空经济”相关主题政策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等。国资委成立低空经济司牵头低空经济发展,2025年后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申请范畴。市场万亿规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元至5万亿元。产业带动强劲,产业链的构成丰富,涉及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带动价值,应用场景丰富,随着低空飞行产品技术应用的成熟,其应用场景将大幅拓展,涉及物流、农业、旅游、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
二、问题:
1.尚没有全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和推动机制:低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大兴区尚无与之相匹配的政策环境,须加快低空经济区内战略布局和规划,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符合低空经济长期发展的氛围环境。
2.尚未摸清全区低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区内具备一定的低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资源,但目前大兴区未系统梳理低空经济发展的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未评估低空经济和全区产业的匹配度,不利于低空经济在区内发展落地。
3.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当前我国低空空域运行场景中存在异构高密度大容量运行管理难、复杂环境可靠精准CNS(即通信、导航、监管)服务保障难、复杂场景非法目标及时合理处置难、多形态异构飞行器支撑设施统一难等问题,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共享基础设施(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通讯导航气象油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以及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的建设与运行方面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三、建议:
大兴区可以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为指导,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的制定区域与企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区域与企业现有产业优势,通过谋划打造与大兴现有产业融合发展“低空+”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实际运营和形成经营成效的项目实施,引导产业链上不同阶段的产业落地,形成有利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整体氛围,未来进一步创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进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1.抢抓政策窗口:大兴区要强抓低空经济政策窗口期,以低空场景招商主抓手,为企业(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招企业(产品),为低空企业链接新机遇,为大兴发展探索新动能。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依托大兴区的产业资源和新机场航空优势、以龙头为应用示范,在大兴区打造“低空+健康”“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农业”等为主导的低空经济生态发展范式。在国家、区域层面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推动区域和企业发展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
2.抢占战略资源:结合北京市和大兴区低空经济的整体战略方向,通过谋划核心项目,在国家、区域层面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推动区域和企业发展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
3.梳理示范场景清单,推动低空场景应用:大兴区具备一定的低空发展基础设施,大兴礼贤直升机场、北京中航技广场停机坪、北京亦庄同仁医院起降场,依托应急保障、航空医疗转运、医疗救护、药品转动、农业植保以及文化旅游,推动低空场景应用。大兴区要梳理区域和区内企业内外部资源,设计、挖掘、发布——“超级”和“特色”场景等系列举措,聚力搭建全国一流的全域场景促进平台,以场景清单的形式推动场景发展和产业落地。
4.构建多层次空域管理体系:大兴区可按需将低空空域划分为不同区域和层次,提供差异化管理方案。明确各空域开放等级及所需通导监能力,保障空域高效安全。引入无人机空域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率,避免冲突,确保低空经济活动顺畅。
5.整合区内外资源,促进产业聚集与技术创新:围绕战略规划与项目场景设计,通过与航空工业集团合作实现龙头引擎引领,同时吸引包括无人机制造、飞手培训、活动赛事、会议会展等多元社会产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低空飞行产业链,构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生态。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低空经济,大兴区可建标准化无人机起降平台、充电站,并与周边经济区互联,满足跨区域飞行需求。同时,加强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建设增强型导航系统,优化通讯设施,引入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确保低空飞行器安全高效运行。
办理报告
邓会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与大兴产业融合发展“低空+”应用场景 构筑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是国家和北京市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点领域之一。大兴区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布局与发展,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致力于打造以临空经济区为主要承载区,以商业航天基地、氢能示范区为协同承载区,以研发试飞、生产制造、应用运营等为主导,以京津冀空中交通与安防反制为特色的错位协同发展格局和独具大兴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一、规划先行,布局低空产业
深入研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广泛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形成大兴区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报告。深度分析低空产业链,有针对性地招引企业,先后引进微动时空、天圣智飞、北航小蜜蜂等低空企业10余家,精准招引卓翼智能项目落户大兴,持续对接小鹏汇天、沃兰特等龙头企业,加速企业集聚。未来,将紧跟政策导向,超前谋划,探索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路径,鼓励和支持低空产业发展。
二、搭建平台,推动交流互鉴
在临空经济区挂牌设立“城市空中交通工作委员会”,将围绕城市空中交通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拟筹办各类国内外活动,开展低空领域相关的学术科研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的沟通交流平台,谋划发起设立城市空中交通国际组织和开展低空经济类展览等工作。委员会现阶段正在筹备组建期,招募第一批会员单位40余家,包含涉及科研、低空飞行器、低空物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及低空运营等国内各类头部企业和单位,助力大兴区引入低空企业资源,孵化低空产业项目。积极谋篇布局,与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低空经济分会等机构开展座谈交流,借助机构力量,学习规划经验,为产业谋划提供参考。
三、拓宽场景,拉动应用需求
对标北京市发展低空经济的整体规划,结合大兴区产业实际,梳理示范场景清单。在“低空+物流通勤”方面,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争取开放部分低空空域,探索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的低空客运航线,挖掘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城际空中通勤应用,推动京津冀通勤及货运等应用新场景及运行新模式示范建设。在“低空+安防”方面,推动建立空天地协同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及无人装备运行管控体系,鼓励区内企业布局相关业务,推动无人机探测定位、反制、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置的实践场景等应用新场景及运行新模式示范建设。未来,大兴将积极探索“低空+应急”、“低空+医疗”等更多应用场景,扩大低空市场,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