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问题: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将于12月3日至4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宣读了习总书记贺信,近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大力推进“医工”等多学科深度交叉。在当前自然演化和人为设计双驱动的学科交叉浪潮下,中医药学科也必将承接多学科的汇聚与融合。中医医院医工结合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中医院承担着推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新医科建设的主战场。2:医工结合教育的关注度和认识还不足。3:缺乏医工结合优势学科的支撑和人才储备。4:产学研转化链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二、分析:
政府出台相应文件政策导向支持,中医医院开展医工结合的模式探讨。资源整合可非为:院校合作模式,院际合作模式,院企合作模式,将医工结合教育嵌入长学制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医工结合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大兴区域内生物医药研发优势的优先落地,医院做好科研实验田的优先土壤。
三、建议:
1:政府给予相应特定区域内项目科研资金支持,创新组织形式强化医工结合学科发展。
2:整合大兴区内优秀科研人员及科研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办理报告
雷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大兴区内科研专项资助中医药医工结合的建议”已获悉。建议中,您提到“给予相应特定区域内项目科研资金支持,整合大兴区内优秀科研人员及科研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此区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重视,现就您建议中的问题,结合区科委提供的相关材料及我区中医药工作实际,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卫健委开展相关工作情况
(一)强化中医药学科建设
广安门医院南区脑病科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脑病科入选北京市第二批“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搭建辖区中医药重点专科发展的新框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基于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的中医康复关键技术和体系构建研究及应用》课题获2024年度深化医改中医药政策研究自选课题立项,实现独立承担中医药政策研究项目“零”的突破。
(二)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
区卫健委积极对接市级行业学会,协助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北京市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人才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搭建院企合作服务平台,提升中医药成果转化的科学性和临床有效性。支持区内院内中药制剂发展,鼓励企业承接院内制剂产业化,以大兴生物制药基地为平台,依托大兴医药基地及园区企业,与广安门医院在肿瘤诊疗、科研、产业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借助园区中药产业基础,共同推进中医基础探究、中药创新研发、制剂成果转化。支持多家院企增设院内课题制剂转化专项,积极探索和遴选中药创新药研发,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的“基于中医去腐生肌理论制备针对糖尿病足的透明质酸水凝胶新型敷料”项目入围2024年高值医用耗材组和血管植介入产品类优质项目,北京东方运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1.1类儿童中药创新药“小儿黄金止咳颗粒”完成CDE“优先审评品种”技术审评。
(三)推进区级临床研究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机构完善临床试验设施设备,提升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为医药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落地支撑。目前,大兴区内2家具备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的医疗机构(区医院、美中爱瑞)临床试验启动时限已压缩至12周以内,正开展药品临床试验3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同时,区卫健委还依托区发改委生物医药基地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与企业临床科研合作新模式,现已在一站式服务平台“我要找资源”中,增加临床试验机构模块,为院企提供更为便捷的临床试验合作新路径。
二、区科委开展相关工作情况
区科委积极落实区领导的指示要求,推进大兴创新联合基金的设立工作。市、区、企业按照1:2:2比例出资成立,首期合作期5年,基金规模每年5000万,区内7家企业参与。大兴创新联合基金基金设立以来,紧密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院企合作,跨学科开展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医药健康原始创新基地,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市基金-大兴联合基金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医学人工智能、创新药物、医疗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布局77项指南,申报期内共接收来自83家依托单位提交的308份项目申请,其中重点研究专题项目申报87项,前沿项目申报221项。申报单位方面,有效吸引北医三院、301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领域优势单位参与申报。吸引了一批业内高水平专家团队,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达197人,占比64.0%,有效引导青年科学家将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用融通创新。经评审,75个项目予以资助,实际利用资金46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整合区内优秀科研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和专家库,优化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临床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以人才团队建设支持中医药医工结合发展。同时,以“大兴卫生首席专家”等人才培养平台为支撑,发挥高层次医学人才带动作用,强化医务人员科研能力培养,不断提升科研主动性及参与性。
2.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组织中医领域医疗机构科研人员向科委部门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科研项目基金支持,推动中医科研成果产出。
3.搭建院企对接平台。协同区科委、区产促中心、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管委等部门,组织开展院企对接,助力中医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中医药医工结合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打印



京ICP备05071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