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融合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来源:

分享:
打印

大兴区政协十分关注我区产业人才供需状况,将推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重点协商议政工作内容。2021年5月份以来,教文卫体专委会深入到企业、院校,对有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和组织工作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国许多省市地区也积极响应,以解决在本地区产业集群建设中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的紧迫问题。

根据区政协今年工作安排,将“推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重点内容,列入了双月民主协商议政会的重要议题。这是政府、企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均十分关心的工作,也引起政协委员与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格外关注。为更好地开展此次协商议政工作,我专委会组织相关委员、专家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到院校及企业开展视察调研工作。5到7月份,由荣俊艳副主席、韩占生副主席带队,采用实地视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组成员走进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大兴一职)、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实地调研了解有关情况,并与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人保局、新媒体基地管委会、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等单位座谈交流,深入沟通交换意见。经过实地视察、座谈、调研,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切实了解此项工作的实施开展情况。调研组成员对推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的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认真总结,分析产教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兴区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聚集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大兴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2个产业基地,1个军民结合产业基地,14个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为主要产业的镇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健康为核心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以科技服务、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我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和吸引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绩值得肯定,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区内职业教育资源还无法满足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目前,我区的职业院校无论是学校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与我区产业发展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本区职业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我区产业发展需要。作为大兴区唯一的一所职业学校,大兴一职是经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虽对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实际办学过程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学校面临教学运行经费保障不足、社会培训费用使用政策欠灵活等实际问题。据悉,大兴一职的教学运行经费生均每年仅为800元,而我区初中、高中的学生年生均分别为1650元、13000元。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区内企业存在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通过调研,许多(约占调研企业的30%)企业反映,当前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聘者数量低于企业需求,应聘者质量低于预期,甚至与预期差距很大。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的人才供给不匹配。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只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充分用好各方面资源,挖掘各方面潜力,做好产教融合这篇大文章。

三是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教融合是破解“产”和“教”两张皮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产”和“教”两张皮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的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融”的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比如调研的33家生物医药企业中,48%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的药品生产工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64%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培训,67%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的质量管理知识有待提升。企业中绝大部分员工(约占70%)接受培训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是仅依靠企业自身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三、深入思考,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调研组成员从院校、企业、社会等不同方面,对产教融合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经过认真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盘活区内教育资源,积极用好区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产教融合的广度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教育作为支撑,我区产业的发展仅靠大兴区属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需立足大兴,放眼全市,采取多种方式用好用足各类资源。一是区内相关院校要积极对接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学科和专业,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可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加大“引进来”的力度,采取联合办学、引进优秀师资等方式加强与区外学校的合作,充分用好北京市属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结合大兴产业发展实际,鼓励和引导区外院校加强与区内企业的对接和合作,建立区政府牵头负责的跨发改、人、经信、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人才培育机制,梳理并定期发布区内重点产业对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需求数据,为大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三是做好相关政策支持,如面向中职院校,要在学校引企入校、社会培训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四是加强对社会培训资源的支持。在人才供应链中,潜在人才除在校、在企状态外,还有部分处于毕业离校,但尚未进入企业或处于离开企业再次就业的状态。作为应用型人才,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参加第三方社会培训,将是他们的最优选择。政府对社会培训资源的政策性支持,将有效搭建起“学校—企业—社会培训资源”的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全方位平台。

   (二)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主动服务、因企施策,提高产教融合的精度

产教融合,“产”是主导,“教”是为产服务的。大兴区企业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个性需要。相关部门要主动深入企业,切实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单位,尤其是在产教融合方面列出需求清单,使“融”能做到精准施策。比如,根据区重点产业对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需求数据,引导区属院校和驻区高等院校、社会培训资源以及区外院校,围绕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主动作为满足产业需求的院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可参考借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企业的补贴政策,按企业接受实习大学生的人数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支持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三)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提高产教融合的深度

一方面要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大兴区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出台技能型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成长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动相关部门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合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60%企业认为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七成以上企业希望能开展“校企合作研发”,近六成企业期待学生顶岗实习,并与学校合作经营实训基地,近三成企业希望能通过“订单式”培养后备人才。建议由政府部门给予政策引导和搭建平台,结合大兴区重点发展产业,由驻区高校与园区管委会和有积极性的企业,共同组建1—3所在国内有引领作用的“政产学研用”多主体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实体办学的现代产业学院,并逐步建设形成面向全国院校的“产业学院聚集地”,使之成为我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如依托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在区政府协调下,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兴一职等驻区或区属院校,成立医药健康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建在园区内,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为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工作实践等提供支持,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产业学院,一方面可实现企业现有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潜在招聘人员的能力素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优先推荐其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按国家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以此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依据产业链形成人才链,形成应用型人才聚集高地,为企业的落地、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人才建设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对驻区企业人力人才的供给水平,促进大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