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业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来源:

分享:
打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客观要求,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当前,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结构重新调整升级,如何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通过农产品质量体系和文化内涵的不断完善,实现品牌农业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高效推进,以农业品牌提升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区委、区政府关注的对象。

20223月至7月,区政协联合区委统战部组成由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相关专家成立的专题调研组,在主管副主席任喜军张雪飞领导下,制定工作方案,深入长子营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开展调研,邀请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情况通报。在调研座谈、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撰写完成调研报告初稿,吴问平主席亲自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下面,我简要汇报调研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及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作为首都新发展空间,现有行政村527个,农业户籍人口9.16万户、26万人。耕地面积28.6万亩,设施农业4.73万亩,其中连栋温室431栋,日光温室1.4万栋,钢架大棚3.4万栋现有正常运营合作社约210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社28家。2021年12月9日召开的大兴区第六次党代会针对农业品牌提出“要在集约高效、科技赋能上发力,创新发展特色都市农业、乡村文旅产业,持续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品牌价值突破”要求,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积极做好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助力农民增收。

(一)品牌农业发展成效较为显著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我区拥有大兴西瓜、安定桑椹水果、蔬菜、花卉等一大批优秀农业品牌,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3家、市级5家。除宏福、金珠满江以种植业为主外,其他企业均以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为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4.24亿元,从业人数1876人,其中农民967人,带动农户59768户。2021年营业总收入约22.35亿元,出口创汇1212.64万美元,上缴税金991.85万元,在多种政策的帮助下,我区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为3.08万元,增速为全市第一。品牌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增农民增收,也促进了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更通过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积极拓展了国际市场

(二)农业品牌规模持续扩大

我区长子营镇蔬菜基地荣获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大兴西瓜”等13个农业品牌获得“北京优农”品牌;魏善庄镇魏庄村、礼贤镇龙头村、长子营镇小黑垡村等获评2021年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盛世杰农业园、爱情海玫瑰园、北京乾建都市农业园等20家园区获评北京市休闲农业星级园区;北京兴安尚农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静获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在原有的西瓜、蔬菜等成熟品牌的基础上,陆续又有樱桃、梨、黑鸡枞菌及孝心馒头等多个农业产品及品牌涌现。

(三)农业品牌效益日趋明显

随着农业品牌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庞各庄镇为例,该镇依托“庞各庄西瓜”这一著名品牌,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种植户6500余户,年产量1.1亿公斤,年销售额约5亿元。通过“大兴西瓜”这一品牌将镇域内西瓜进行整合销售,统一投放市场,扩大了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带动加工、物流等产业发展。同时面对疫情,构建了合作统销、超市帮销、快递促销、线上直销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销售体系,扩大了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销量

(四)农业品牌标准化不断提升

我区严格按照标准,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2021年,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98家规模主体参与试行,开具66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2.1万余吨,建成各级各类农产品标准化基地76个,全区绿色有机产量达26118.4吨,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8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提高品牌知名度,为合作社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余课时,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整合产品打造品牌,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综合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困难和不足

虽然我区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调研组经过调研分析认为面临着以下困难和不足。

(一)对品牌农业认识不到位

各相关部门虽协助、扶持企业争创品牌,有组织地对优质品牌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但缺少对品牌农业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套用城市产业要求农村产业的情况,还未真正建立起品牌跟踪管理制度,部门间协调机制也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乏整合运作;部分企业、合作组织对农业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经济价值上,注册商标积极性较高,不愿搞创新研发;重视创建,忽视维护品牌和危机处理,知识产权观念比较淡漠,也缺少合作。

(二)缺少强势的农业品牌

虽然我区有较多的农产品品牌,但在全市乃至全国叫得响、具有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仍然较少;多数品牌只是注重商标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品牌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品牌影响力还停留在局部地域;现有农业品牌多集中在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二次加工、二次增值产品仍然较少;区域公用品牌不少,但引领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还存在“滥用”现象。

(三)品牌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总体来看,我区品牌经营主体单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多数合作社仍处于小规模经营,市场范围有限、影响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发展较快,种植生产型较多,加工型和流通型少,特别是从事精深加工的更少,存在覆盖面窄、带动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品牌农业发展。由于多数企业资本实力偏弱,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企业生命周期较短。

(四)品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相关科技供给与现实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对品牌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较少,部分关键性技术开发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延伸及深加工能力不强,品牌产品科技含量偏低,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科研机构条块分割、力量比较分散,企业专业研发人才比较匮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与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较少,且多局限在相似产品的开发上,农业技术传播及服务仍需提升,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进入农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建议

随着区委《关于落实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我们必须在总结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壮大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提升作用,创新营造品牌,建立保护机制,以农业品牌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增加。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

1.加紧编制品牌农业发展规划。借鉴浙江、江苏等先进地区经验方法,结合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品牌资源,统一规划现有土地资源,坚持“一镇一策”、“一村一品”从设施提升、产业支撑、文化铸魂等方面入手,结合宅基地试点改革、农业产业发展集群高质量编制品牌农业发展规划

2.建立农业品牌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农业品牌发展专项小组,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增强协同能力,解决市级扶持政策、资金贷款、“联村+联社”发展、项目培育集体产业等农业品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多头管理、监管缺位、重复管理现象。

3.完善农业品牌政策支持体系。主动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站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推广力度;设立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创建优势农业品牌的经营主体给予金融贴息、人才帮扶等重点倾斜;健全品牌发展法治保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加强信用信息运用和失信惩戒,构建品牌维权发展机制。

(二)培育壮大农业品牌经营主体

1.加强对农业企业集团的扶持。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建立农产品产业园区和原料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品牌为纽带进行整合,做大做强;多种方式培育农业出口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2.打造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党建为引领,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户为基础,打造初级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通过落实市级扶持政策,围绕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品牌培育等方面规范提升组织建设,从而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3.推进农业集群发展。依托各类园区、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农业生产集群、加工集群、流通集群、科技集群,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商标的注册与管理,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建设与保护。加大人才培养与支持紧跟高端民宿、绿色物流、农业集群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工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就地成为产业工人或者新型职业农民,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三)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

1.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借鉴市财政“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统筹,在都市农业、种植经济及其产品加工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基础以及公共性技术、乡村文旅品牌研究等方面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并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引导各类社会投资机构介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相关技术研发。

2.加强产学研联合。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区“双加工程”,发挥驻区高校专业优势,深化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应用,重点开发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延长品牌农业产业链条,赋能农产品特色品牌,增强农产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

3.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快速转化机制,有效增强品牌生成全过程的科技含量;鼓励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四)多角度铸就新型农业品牌

1.打造农业区域形象品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制定大兴农业整体形象宣传方案,通过“大兴西瓜节”等成熟项目加强宣传推介;借助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深度开发农业观光体验游,深入挖掘大兴农业文化内涵,加大文农体商等融合类产业项目的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增收,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2.提升农产品公用品牌影响力。以地理标志、产业品牌为支撑,深入挖掘农业品牌文化特征;引导成立专门机构或依托核心企业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的经营主体,组织吸纳区域内更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涉农机构加入进来,加强资源整合监管、强化统一标准标识、建立合理进出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公信力、影响力。

3.鼓励经营主体创建产品品牌。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鼓励经营主体创建知名产品品牌作为子品牌,通过严格准入、溯源监管等措施,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带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迅速成长,增强供给侧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五)建立快速有效的品牌保护机制

1.建立农业品牌预警应急机制。对国内外品牌农业发展状况,尤其是知识产权政策或制度变化的调整进行及时跟踪;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农产品商标抢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电商品牌纠纷等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研究制定相关应急处置规范,健全快速反应处置联动机制。

2.强化涉网络快速保障机制。面对“互联网+”和农产品电商发展,尽快建立起信息畅通的应急处置网络,强化应急条件保障,确保能够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农业品牌突发事件,从而进行有效预防和危机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

3.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优质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为重点,着力优化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完成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优质高端农产品比重,逐渐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切实保障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

名词解释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纵观“三品一标”发展历程,虽有其各自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基础,但都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双加”工程:党派团体+产业发展、党派团体+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