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来源:

分享:
打印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大兴区工委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2019年,大兴区成功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区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供给、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社会化运营、绩效评价与科技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了全市前列。示范区创建成功后,如何保持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全区基本建成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发挥,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比较低。通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及日常工作的开展,全区基层群众大多知晓本村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存在,但因开放程度低、设施不全、更新速度慢,吸引力不够等因素,全区2019年度,镇(街)级文化设施到访率仅为44.6%。很多群众不愿意或者无意识去使用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最终形成了一种知晓率高、利用率低的情况。

群众个性化需求尚不能得到满足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公众的个性化倾向逐步增强,日益追求独特性与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而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有着对数字阅读的需求,残疾人有着参与文化活动及培训的需求。青少年和部队官兵等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个性化需求政府部门在服务供给方面,应多听取基层的声音,有针对性提供更为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有待提升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单一、效能不高,城乡资源投入不均衡,配置不平衡的现状依然存在。乡镇农村地区在设施布局、功能配置、人员服务、活动支撑等方面,依然与城市地区有很大差距。2019年度,群众对基层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仅为61.1%,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发挥。

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大多数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主要精力不在文化工作上,人员队伍不稳定。而且这些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能及时更新,而现有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尚不能达到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效能提升,我建议:

一、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维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设施利用率

对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日常运维,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电脑、电影放映设备等高新技术设施,应及时进行软硬件更新,确保群众使用过程中的良好体验。在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源方面,要及时更新流转,增强基层文化设施的内在吸引力。此外,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如调整供给侧内容,将适合群众需求的优质资源加速下沉基层;加强直观宣传,通过朋友圈、社区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大公共文化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知晓率和到访率,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

二、完善群众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实现按需配送,精准服务

及时转变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的层次化、个性化、倾斜化建设。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需求反馈模式,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切实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针对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

三、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基层服务效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基层,需进一步整合政府、社会各类优质资源,以城带乡、服务重心下移,加大城区对农村地区支援,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配置等。继续加强共建共享,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公共文化服务整合力度;加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力度,加快实现数字文化资源“一站式”服务,进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化效能。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稳定性,提升业务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配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提升工资待遇水平等方式,使基层公共文化人才能够安心基层工作,保证人员的稳定性。此外,要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开展面向实际需求的培训,培训内容由重知识学习向重能力提高进行转变,培训方式由传统的课堂面授向远程教育、现场实操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转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发言人:韩晶晶    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民进大兴区工委委员

    大兴区旧宫幼儿园 园长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