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大兴区政协召开“加强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绿道建设,全面提升急救医疗水平”双月民主协商议政会。区政协主席禹学垠,区政府副区长周丽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政协副主席李爱芳主持会议,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朱德友,秘书长孔永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加强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绿道建设,全面提升急救医疗水平”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委员代表围绕议题,从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AED配备、社会办医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与会人员与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协商交流。
周丽对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吸收采纳。她强调,一是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优化院前急救装备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协同联动,建立多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三是广泛汇集合力,吸引更多优质医疗机构加入院前急救队伍,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宣传,全面提升公众急救意识。
禹学垠指出,急诊急救绿道建设作为与死神赛跑的“急救生命线”,既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百姓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推进。他强调,一是各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把委员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建立清单,共同研究,逐个破题,推进可行性建议转化落地,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急救速度和急救效能的提升。二是政协委员要立足自身岗位优势,持续当好一线问题的“观察员”和“收集员”,常态化收集和报送急诊医护人员的实操难题、患者和家属的痛点诉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堵点,进一步研究相关工作,让协商成果跟着百姓的需求“动态更新”。三是专委会要做好协商成果的跟踪反馈,把部门采纳落实的情况定期向委员通报,把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推动相关措施的动态调整,形成“协商建言—跟踪问效—持续优化”的工作闭环。
区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政务和数据局、红十字会相关负责同志,区政协办公室、专委会工作六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