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内 容: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7日通过,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辖区内百姓不出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服务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人才、场地及相关经费相对不足,不能很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及治疗等方面的需求。
建议:
区政府借《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即将施行之机,早谋划、早布局,认真研究我辖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尽早形成符合我辖区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和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同时造福一方百姓。
办理报告
袁玉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兴区政府全面落实《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区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1.统筹推进,完善机制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兴区中医药工作,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度基础。制定大兴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推动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区卫生健康委内设中医管理科,负责全区中医药总体工作;成立区级中医、药事质控中心,与医学会协调推进中医药服务质量内涵建设。同时,加强与区编办、人力社保、发改、财政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共同营造中医药健康发展环境。
2.完善体系,持续深化内涵。一是大兴区持续建立以广安门医院南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引领,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枢纽,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及急救急救工作站,切实发挥中医药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有益作用,实现康复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
抓实学科和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术经验继承,争取财政、人保部门支持,建立“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12个,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依托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扎实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提升服务,供给稳步增加。一是医联体建设合作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强广安门医院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2个中医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二是发挥远程会诊作用,实现基层检查、三级医院专家诊断,发现问题绿色通道及时转诊,区域影像中心、区域远程心电会诊中心累计惠及群众12万余例。完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实现区域医疗检验数据共享、病历共享,上线发热就诊监测功能,助力疫情防控。三是落实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全覆盖工程。确定“中医妇幼”发展战略,扩大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特色诊疗范围,开展儿童康复园中医康复项目,引进中医药学科带头人,聘请中医科知名专家,定期出诊,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举办“西学中”培训班,提升人才质量和学科水平。
4.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大兴区“五大资源”协同发展机制,启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加强与教委沟通,拟定《大兴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试行)》,推广中医课程,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体系,厚植中医药理念。二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区政府积极参与举办“驻华拉美使团中医药体验活动”,来自墨西哥等10个国家的驻华使团到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大兴生产基地实地参观体验中医药文化和产品,展示了中医药产业、文化等领域丰富成果,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开放发展。同时,北京零号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同仁堂零号健康管理中心)和北京华邈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华邈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被评为第四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
以落实《北京市中医药条例》为契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区域协同,统筹协调中医药资源配置,合理配备人员力量,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营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促进区域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关注大兴区卫生事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推进大兴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持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