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号王桂芹-关于大兴区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一、现状

  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98590人,占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12060人,占13.3%。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表示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表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1%,表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据此可见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影响

  面对北京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剧的现状,老龄化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较为突出的有:

  1.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强烈。目前为老人服务的行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照护,社会支持系统等的服务需求。

  2.老龄化带来的社区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老人年龄日益增长,但是子女,尤其好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他们忙于工作、抚养下一代等,时间精力有限无暇照顾和关心老人,导致老人家庭感情缺失。长期孤独缺少陪伴的现状,导致诸多老人焦虑、抑郁、自闭、甚至对生活丧失热情。传统家庭养老问题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很多家庭对老人难以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3.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对策和建议

  加强、加快人口老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障办法势在必行。

  1.加快养老经济保障。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口“夕阳”时段的抵御风险能力。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2.走家庭互助式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鼓励刚刚回归社区,还有体力、精力、能力的那部分老年人在保证自身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的同时为社区内高龄、卧床、行动不便、空巢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用他们突然宽裕起来的时间为社区内这群高龄老人提供上门陪伴服务,使他们的精神得以慰藉,身心趋于平和。区域内此类的老龄社会服务机构可以介入完成对这些老年人的服务培训和指导工作。

  3.鼓励支持老年人社区再就业,社区及政府可以创造条件,打开社区社会性企业开办条件。民以食为天,例如可以开办社区大食堂,吸纳部分刚退休老人作为食堂员工再创业、再就业,从事利用已有经验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解决那些家庭无法满足老人按时吃饭的问题,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可以提供一日三餐送餐上门服务的项目。政府可以为这样的机构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等。

  办理报告

  尊敬的王桂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大兴区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动“七有”“五性”老有所养各项指标稳步提升

  制定并印发《2022年“七有”“五性”养老服务工作镇街工作要点》,明确2022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整养老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推动建立志愿服务机制

  推动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体系,倡导低龄老年人、退休干部、星级志愿者、党员尤其是回社区报到的党员注册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按就近原则组织开展养老志愿服务,规范养老服务时间记录管理,营造互助互爱、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三、加快政策研究,支持养老服务发展

  积极与市委局对接,协助把关政策方向,研究起草《大兴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实施细则》《大兴区街道(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方案》《大兴区关于提升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形成初稿,下一步将启动实地调研,完善政策内容,与财政等部门对接,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加快养老助餐点全覆盖,完成10家老年餐桌发展任务,目前大兴区已完成71家老年餐桌备案,确保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鼓励社会化餐饮企业广泛开展助餐服务。推动已建成的老年餐桌,持续规范运营,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健全属地功能,优化社区养老

  坚持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立足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进一步健全以“三边四级”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完善街道社区就近养老服务网络。结合落实“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区级示范中心(指导中心)-镇街养老照料中心-村(社区)养老驿站-家庭照护床位”养老服务体系;发挥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属地养老服务职能,统筹优化整体服务水平;依据老年人口分布科学驿站布局,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白点。制定我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支持政策,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试点建立家庭照护床位,让老年人在家享受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二是拓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落实驿站管理办法,科学划分责任片区,明确驿站服务“主体、责任、服务”三个清单,建立数据台账。开展驿站星级评定,用好评定结果,补足短板,完善功能,提升质量,让社区、居家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贴心的服务。落实养老服务顾问制度,为老年人选择服务、入住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三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党建+农村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地区“以院统站带点”养老服务体系。开展支部帮扶结对,通过支部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农村地区“党建+养老”志愿服务品牌,探索农村养老驿站与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爱心超市”等就近融合,促进养老与医疗、文体、购物等功能共享。鼓励党员带动引领,村党群服务中心或驿站党员干部充当“宣讲员”,讲解养老服务政策,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本乡本土志愿服务品牌,助力农村养老服务提升。

  北京市大兴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