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号王鹏-关于构建南中轴-国门文化形态,完善保障机制,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来源:区政协网站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中国绵延不断的农耕文明塑造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善良、朴素的田园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几千年来,坚韧的中国人,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会在山水田园中获得滋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种田园文化与人文情怀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传承。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都市与农村的连接地带,不仅要发展经济,更希望融入当代田园文化,让经济发展和首都文化定位在融合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完善保障机制:以大兴新机场周边南中轴文化带地区,现有的点状文化机构为依托,合理配套资源协同发展。比如钧天坊古琴博物馆及生活美学教育体验空间、坦博兴善苑的古建收藏、丝路收藏;泓文博雅的唐卡与空间展示等。这些田园式的博物馆与文化机构、犹如临空经济区里边的一颗颗明珠,有能力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美丽乡村、文化小镇。希望政府利用现有成型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对接这些文化机构,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场馆设施有效开放,让市民群众、外地游客、国际友人都能够有效地停留、体验与欣赏。在此基础上希望政府在南中轴-国门文化地区,设立大型的公共文化体验空间,如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让上述点状的文化机构与大型的公众文化体验空间形成区域化与规模化发展,由政府穿针引线,把这些珍珠穿成美好的项链,打造一批能够代表新国门文化高度的大兴文化地标,集中体现文化、演艺的新高度。大兴区圆满完成国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兴经验。目前很多民营文化机构,符合首都文化功能定位,特别希望长期稳定的在本区发展,希望政府对文化机构的土地使用上,给予有效地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文化兴区,构建美好生活,展现国门文化新高度,是我们的责任。以南中轴-国门文化形态为基础,保障多个文化点带协同发展,树立国门文化形象,让四面八方的群众都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美好,为全世界人民做好文化的体验,从而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标,势必给大兴的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

  办理报告

  王鹏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南中轴-国门文化形态,完善保障机制,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2019年由大兴区规自委牵头制定了南中轴发展规划。

  一、打造南中轴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交往窗口

  南中轴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高地。南中轴大兴段自原南苑机场旧址起至大兴国际机场以南永定河畔,直线距离约34.9公里,高站位做好南中轴发展规划与提升城市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兴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景仰国家传统中轴,古今辉映、礼乐交融、魅力无限的新国门南中轴,疏朗庄重、蓝绿环抱的经典文化高地,和谐宁静、雅韵的宜居城区。

  (一)推进南中轴线文化建设,大开国门胸怀

  1.做好南中轴线整体发展

  中轴及其南延长线由永定门贯穿至大兴国际机场以南永定河畔。大兴段重点做好南海子片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统筹大兴区、丰台区、通州区南苑范围总体规划发展建设,对造成破坏的不协调建筑,综合管控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和屋顶形式,严控缓冲区内建筑高度,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秩序。打造国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建设国门迎宾中轴。

  利用南中轴线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使南中轴线历史文物和文化资源焕发时代活力。丰富文化体验功能,使人民群众更好感知南中轴线遗产、体验轴线文化。在推进南中轴线文物保护、景观恢复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沿线区域环境品质。

  2.展现南中轴历史文化价值

  系统开展南中轴线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研究,挖掘南中轴线文化内涵。注重对南海子文化遗产、南苑机场、行宫等背后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阐释,活化展示南中轴线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打造南海子文化金名片,开发建设团河片区,建设五福堂和凤池公园文化区,团河行宫北京行宫博物馆、行宫会客厅,建设晾鹰台、南宫文化区。通过举办丰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公众走近南中轴线,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使遗产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3.增强南中轴线国际影响力

  推进遗产保护利用,开展文化交流对话,有效展示传播南中轴线文化魅力。面向国际社会讲好北京故事、大兴故事,充分论证南中轴线价值,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人文精神,使南中轴线成为新的国家文化符号。办好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深入阐释南中轴线遗产价值及其蕴含的东方智慧。提升南中轴线整体保护水平,培育优质、特色的国事活动会客厅,打造国际交往新的承载空间。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1.加强南中轴文物整体保护

  深化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内涵,丰富保护类型,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要素,构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恢复南海子特有风貌。根据分级分类的原则,依法严格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定期评估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促进整体保护。

  深入梳理历史文化特色,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古朴厚重、文化彰显的精品团河行宫片区、南宫片区等。合理设计、精心陈设反映历史格局的重要标志,推动恢复重要河流水系观,展现鲜明的行宫意象和古代风韵。

  精心保护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标识。以德寿寺、晾鹰台、南红门行宫遗址、宁佑庙等修缮保护为重点,保留印记。突出特色,打造保护传承利用样本,让城市发展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挖掘展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打造镶嵌在中轴南延长线的文化珍珠。

  2.推动有机更新

  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制定科学的、体现文化特征和艺术审美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导则。完善责任规划师制度,结合居民意见和腾退空间利用,提升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精准织补需求。推进腾退平房院落的功能改造,拆除违法搭建,恢复传统格局,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增建一批体现文化内涵的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逐步贯通水系、绿道、街巷脉络,将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加强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涵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文化气息,赋予生机活力。

  3.激发活力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打造更多优质文化空间。引导历史文化街区有序发展,防止商业过度。优化文化园区经营模式,提供更多面向社区的智慧文化服务,促进文化园区与城市社区的融合贯通。提升金融、科技、商业、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形成高端、融合、低碳的发展格局,为南中轴注入新活力。

  (三)弘扬地区文化价值,彰显大兴魅力

  1.全面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

  实施历史文脉研究整理工程。围绕各镇村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系统推进文化内涵研究,保护好文化符号,开展镇、村史志、历史文献、民风民俗、名人轶事等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文化书系,策划推出专栏专刊,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传播好大兴文化,讲好大兴故事。

  2.前瞻性打造汇聚南中轴中华文化精髓的博物馆集群

  发挥团河行宫博物馆、德寿寺博物馆、古琴博物馆、中华丝路艺术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带动作用,提升各级博物馆影响力,打造平南、雕版刷印、中药炮制技术、传统武术馆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布局更多“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加强联动策划,精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使大兴成为一座处处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聚集区。到2025年大兴区建成至少25家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每10万人拥有1.2个博物馆)。

  3.加强大兴文化遗产传播的科技支撑

  强化高科技对传统文化展示的支撑作用,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历史场景和文物建筑等进行多维呈现,增强文化表现力。充分利用各类新型信息技术,深化“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做好文化遗产和典籍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二、大兴区申报非国有博物馆存在困难和问题

  1.目前北京市文物局要求非国有博物馆不少于50万元注册资金,可以在市、区两级民政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等手续,但是区级民政现行政策要求超过50万元资金必须到市级民政办理登记。因此市区两级存在准入政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2.大兴区部分文化园区是原农林+文化+旅游+休闲等综合模式,具有类博物馆性质,因土地规划、建设许可等原因不符合或不能提供房产证明,影响申报非国有博物馆。应当统筹考虑,能否对此类单位制定可行的准入条件。

  3.北京市文物局要求不能使用民宅申报非国有博物馆。但是,大兴区各镇村庄闲置大量民宅,已经有个人用于收藏品展示,并结合旅游、民宿开放。

  还有,合法的餐饮场所展示自家文化品牌、企业文化等也具有类博物馆性质,如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等具备了非国有博物馆条件。适时考虑此类场所批准申报非国有博物馆。

  4.北京市文物局规定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的还需增加提供展室和藏品保管场所的环境条件符合藏品展示、保护、管理需要的论证材料。严格说这些条件过于严格,可能没有几家个人收藏单位能够做到。

  5.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消防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1号)相关要求。严格说这条件可能没有几家个人单位能够做到。

  三、类博物馆建设情况及困境

  2021年国家及北京市各级领导到魏善庄镇坦博兴善苑调研博物馆建设情况。

  2021年12月24日,北京市文物局“类博物馆”调研二组到泓文博雅园区、宜德源田野文化园、钧天坊古琴调研。目前,园区已经完成非国有博物馆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正在等待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文物局关于类博物馆及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的相关政策出台。

  2022年2月,北京市召开了有关类博物馆的工作会议,坦博兴善苑等十余处全市特色文化园区确定为“类博物馆”工作试点单位。文旅局领导陪同市、区领导数次调研,协调试点工作推进,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坦博兴善苑已经完成丝路文明艺术展览布展,展览分三部分:八大文明古国艺术展、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展、当代紫砂和瓷器艺术展,展览面积2000余平方米。

  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