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0-3岁婴幼儿的照顾问题日渐凸显。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成为照顾婴幼儿的主力军。他们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住进儿女的家。据调查发现,他们中有些人由于切断了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之间的链接而缺乏归属感,倍感孤独苦闷;有些由于育儿观念差异与子女爆发冲突。此外,多数老人在照顾晚辈的同时还需完成家务工作。低落的情绪和疲惫的身体增加了老人们的患病风险。为了减少家庭矛盾,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更为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社区、街道定期开展针对性的科学育儿、合理安排家务方面的培训,教会老人科学的育儿方法,减少因为育儿观念的落后而造成的与家人的冲突,教会老人们使用现代电器以减少他们的家务负担。
2.经常性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为老人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3.建议相关部门为老人专门设定心理热线,帮助老人疏通心理问题。
办理报告
蔡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大兴老年人口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收到您的提案后,区教委非常重视,责成职成科负责您的提案办理工作。按照《大兴区教育委员会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要求,职成科在主管主任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4月22 日,由提案办理人员,区教委职成科负责人许利民与您进行了电话联系,进一步明确了提案内容。4月29日和5月12日,许利民老师以微信形式向您书面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非常重视老年教育工作,我区亦然。大兴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每年将印发大兴区老龄工作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单位,要求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大兴区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都要求各成员单位报送年度书面述职报告。
大兴区目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老年教育学习服务平台,一是由大兴区社区学院建立的“大兴区老年大学”和“北京老年大学大兴区分校”;二是区教委建设由社区学院管理的“兴学网”;三是区教委在14个镇成人学校实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工程,加大对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大兴社区学院是全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大兴新城各街道社区的老年教育任务,而且还要引领、指导各镇成人学校(老年大学分校)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社区学院有老年教育专用教室4个,每年开展老年教育活动5500多人次。
“兴学网”设立了“老年教育”学习内容。数据存储总量为477G,并设有APP、微信公众号,据后台统计显示:每年登录学习达到30余万人次。
社区学院与大兴区老龄产业协会合作项目《跨越数字鸿沟, 科技助老服务》,通过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建立长效机制,丰富服务多样性,真正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由学院教师编写的培训教材已经出版印刷,11个章节视频课程录制、线上课程制作完成,准备在大兴区老龄产业协会的微信公众号和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的微信公众号及兴学网进行同步推送。
14个镇成人学校的 “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工程,为区域内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平台。培训项目有:采育的黑陶制作技术,黄村的琉璃、珐琅制作技术,礼贤的易拉罐金属画和布艺制作技术,榆垡的葫芦烫画和手工编制技术,北臧村的金丝岩画制作技术和香囊制作技术,魏善庄的压花画制作技术,长子营的宫灯制作技术,瀛海的面塑技术等,并编辑印刷了相对应的初级教材。各镇成人学校是全区开展老年教育的骨干力量,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了技能培训及沟通交流的平台。
2021年北臧村成人学校被评为北京市老年教育示范校,采育成人学校推荐的“京采书画协会”和魏善庄成校推荐的“俏夕阳旗袍队”和“居雅颂歌舞团”被评为北京市3A级老年团队。团队建设为老年人搭建了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区卫健委和老龄委每年都组织老年人健步走、象棋比赛。截止到2021年,老年健步走已连续举办6届,象棋已连续举办30届。2021年大兴区家校咨询服务室在社区学院挂牌成立,去年通过线上培训的形式,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了6场直播活动,今年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9场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的家教策略线上直播课程。直播内容丰富多彩,相信会对老年人改变育儿观念和减少家庭冲突有帮助。大兴区援助热线010-61214314已于2020年初投入使用,有需求的老年人可以拨打咨询。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尽力满足老年教育多样性需求。感谢您对大兴区老年教育的关注与支持,诚挚地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为大兴区老年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大兴区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