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事由及现状
亦庄新城是承接北京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区域功能定位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首都东南部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宜业宜居绿色城区,同时要秉承区域协同、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一廊一带三中心”的空间布局。在北京市对亦庄新城的最新整体规划中,经开区是功能区,大兴是行政区,同时大兴的有关街道、社区、人员等一并纳入经开区管理。在规划出台后,两区在各个方面积极交接、共商发展,但因为经开区管辖区域的迅速扩大,人口基数迅速增加,超出经开区当前在社会事业服务方面的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这不仅是某几个职权的划转和承接,而是关系到十几万人的切身利益。由于部门众多,业务纷杂,各个领域的事项承接步调不一致,因此在原大兴管辖区范围内的街道和社区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方面有时就出现了断点、断流、断层的现象,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感有所降低。因此有必要就两区在功能交接的同时,对于各项社会事务的交接做出统筹策划、妥善安排。
二、建议措施
1、做好顶层策划,建立统筹沟通和对接协调机制
建议两区均从落实北京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提高政治站位和视野高度,就两区相关区域平稳顺利交接、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做好顶层策划。建立工作联席会制度,分层面开展工作例会:两区的区级主要领导层面每半年碰头协调推动;区级分管领导层面每季度碰头协调解决问题;街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每月碰头具体落实有关举措。从而推动两区相关区域的顺利交接融合。
2、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实现“两区一家亲”
在社会事务交接工作过程中,由经开区牵头、大兴区参与,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经开区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工作、主动求教,力争早日全面接管;大兴区原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均加入工作专班,在交接过程中,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工作理念,做好指导和传帮带工作,在工作交接中不断加深两区情谊。
3、充分共享资源,多快好省的利用社会公共资源
经开区作为功能区,承权前,部分公共配套服务能够满足原区域人口需求,部分服务则依靠大兴区。承权后,面对新城剧增的人口数量,机构不健全的短板就凸显出来了:经开区没有区属医院、救助站、军休所、光荣院、儿童福利院等,无法全面实现社会兜底保障。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另一方面有些基础设施是否有必要建设也需要论证,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将两区的资源充分共享、复合利用。经开区要加快推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同时在这些基础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前,大兴区原有发挥功能的各项基础设施仍然提供相关服务,做到数量不减、质量不低、态度不变,经开区可以将相关服务费用列入预算并支付大兴区,做到“出力的得利”。
4、设置交接过渡期,有效保障交接闭环
建议由经开区牵头,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各项公共社会事务分门别类,分别按照经开区当前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交接过渡期限。在交接过渡期内,以经开区为主、大兴区配合,双方共同负责,共同协商处理有关事宜和遇到的问题,确保交接“接得住、接的稳、接的好”,同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感。
办理报告
沈汝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落实北京市关于亦庄新城整体规划,做好两区平稳交接工作,不断提升社会事业服务质量”的提案收悉,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作为主办单位,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经开区社会事业领域政府机构设置情况及赋权情况
(一)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2019年9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进行机构改革,将原社会发展局和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整合,组建社会事业局。社会事业局主要职责涵盖五大领域: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体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主要职责为:负责教育、卫生健康、体育事业发展管理,统筹安排教育、卫生健康等各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负责民政管理、老龄、残疾人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负责统筹社区发展规划和管理,协调推进社会建设工作;负责民政管理、老龄、残疾人保障和社会救助,退役军人管理和安置优抚,开展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负责促进就业及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职业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积分落户工作;负责劳动关系管理,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及退休待遇核准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各项社保、医保政策,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二)赋权情况
按照工作职责,社会事业局对接市教委、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残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体育局、市中医管理局10个市委办局。
根据市政府赋权文件,社会事业局需要新承接的职权事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60平方公里范围内教育事业、卫生健康、民政社会工作、退役军人事务、残疾人服务保障、民族宗教等领域的区级政府职权,共涉及行政权力224项。二是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8项区级职权,主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
二、提案相关建议的办理答复
(一)“做好顶层策划,建立统筹沟通和对接协调机制”相关情况
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规划,涉及通州区、大兴区总计八个镇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统筹推进新扩区域发展建设,北京经开区、通州区和大兴区共同组织成立了三区协同工作专班,以三区主要领导为专班的组长,负责把方向、定大局。三区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会商决策重要事项。
经开区管委会设立地区协同事务局,建立了以地区协同事务局为调度中枢的每月调度,每周会商,两日沟通,按需联系的四级联系机制。
经开区在社会事业领域与大兴区的对接协同各项工作,也依托地区协同事务局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特别提到的是,2021年10月16日,大兴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到北京经开区进行两区协同发展专题调研,与北京经开区主要领导召开两区协同发展座谈会,研究调度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对接事项。
在这一机制下,两区社会事业领域各项工作的赋权交接实现了稳步过渡。
(二)“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实现‘两区一家亲’”相关情况
教育、卫生、体育、民宗、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社会事业领域在赋权承接过程中,我局积极与大兴区教委、卫健委、体育局、民政局、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兄弟单位开展经常性业务沟通,每项承权事项均有对应联系人,常规工作梳理流程、移交资料,专项工作密切对接、具体指导。我局认真分析赋权的每一项内容,查阅相关依据,全面熟悉职责边界、法律根据、程序环节,梳理承接障碍、发展需要、时间节点,通过派员跟岗学习、开展座谈调研、交接平台系统等方式,确保每一项权限能接得住、管得稳、用得好。在此过程中,大兴区相关委办局给与我局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两区友谊在工作推进中进一步增进。
(三)“充分共享资源,多快好省的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相关情况
经开区作为产业功能区,部分公共配套设施未能像行政区划一样齐备。对此,我局采取多项举措满足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一是开展工作委托。如针对经开区无救助管理站的现状,我局与周边行政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现已与朝阳区救助管理站签订委托协议,由其做好经开区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收治工作。二是加大市场供给。为弥补区内暂无少年宫、科技馆、学生活动中心的不足,我局采取“市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引入第三方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依托经开区体育总会、金风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绿茵天地等社会力量,成功举办首届经开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嘉年华等区级竞赛;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与北京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经开区冬奥冰雪文化节活动,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惠及经开区15万余人。三是用好现有资源。经开区目前没有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筹建中,我局积极协调区内医疗机构承担社会职能、保障医疗供给,如协助国康医院挂牌委托其承担经开区老年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委托亦庄医院、瀛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在疫情防控方面,区内各医院充分配合我局工作,抽调医护人员保障核酸检测、流调、转运等工作高效运转。
(四)“设置交接过渡期,有效保障交接闭环”相关情况
自2021年1月1日起,社会事业局所承接的人社领域职权35项、教育领域17项、卫生领域48项、体育领域8项、民政领域50项、民族宗教领域26项、退役军人领域29项,残疾人领域19项,皆已实现新赋权事项的全面履职。
三、推进赋权承接需说明的其他情况
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成立,承接公共服务机构职权。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的成立是全面打造政事分离、分工协同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服务模式、深入落实好“管办评”分离的一次重要举措,是对经开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链条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教育、卫生、民政等领域已逐步梳理出事务性职能和对应中心的建议编制数。
二是立足实际,创新管理机制。召开首届教育大会,成立经开区教育理事会,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提升区域教研水平,建成“内培外引”的教研体系。二是经费包干,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出台《办学经费包干管理办法》、按照生均定额标准和在校(园)生数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日常运行保障经费拨付给各学校和幼儿园,由各单位自主管理,我局按职责实施监管,运行两年以来得到学校的普遍好评。
三是促进就业,推进服务零距离。推出“亦就业”小程序,填补了经开区线上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的空白,截至目前,企业通过“亦就业”平台开展招聘会78场,发布招聘职位总数2170个,收到简历投递10834份,招聘11905人,企业关注数786个。“亦就业”小程序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公共就业服务成果三等奖的殊荣,社会事业局1人获得2021年度最佳雇主奖。
四是完善“监督+公共服务”新机制,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在教育领域管理中,作为教育部门监管的补充,依托专业机构对学校进行教育督导,开展校领导经责审计、经费使用审计,切实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社会事业局将继续与大兴区通力合作,围绕亦庄新城规划,在承权中完善服务供给,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营商环境再升级。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教育空间布局、结构布局、学位资源分配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教师队伍改革,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善学校办学经费包干使用制度。二是全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升群众就医便捷性与舒适度,构建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卫生健康一体化连续服务体系。三是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便民服务能力,推进亦城家园中心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推进区内医院开展残疾评定工作,告别经开区无残疾评定医院的历史,持续做好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养老服务等工作。四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持续吸纳大兴区劳动力就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认定,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
社会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