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号张家悦—关于大兴区数字化医疗建设与医用机器人技术推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8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数字化医疗一般指使用或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进行临床医疗的技术,而医用机器人技术则是涉及具体的设备形式,即“机器人”,同样是数字化技术的成果,是数字化医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涵盖很多应用范围,包括医院物资管理、物资输送、患者服务、患者协助和临床医疗等。因此,医用机器人是数字化医疗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发布,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机器人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领域这一时机,数字化医疗将极大推动首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的转变,数字化医疗与医用机器人将必定深度结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将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患者提供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将更加完善。

  目前大兴区的数字化医疗建设代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专属发展空间,它承担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一系列主要任务,肩负着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和推动高精尖产业聚集的重大使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大兴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医疗建设仍存在短板。

  1、政府相关部门已在数字化医疗及医用机器人领域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加强了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目标和指导性文件,但由于数字化医疗所涉及的健康数据精确采集、安全传输等技术有待突破;在各医疗机构间缺乏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各数据库间的信息整合存在困难,导致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医疗机器人也没有大力普遍推广。

  2、数字化医疗及医用机器人的推进在技术上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但如何保护和规范数字化医疗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譬如结果要有医生签字确认,如果出现分歧就比较麻烦)、保障患者个人健康数据和隐私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甚至缺位,政府监督空白以及审批、监管不力,都为数字化医疗的参与各方带来风险,减缓了数字化医疗建设的健康发展。

  3、医用机器人作为近年出现的新兴事物,数字化医疗面临着相关各参与方人员对其的接受和利用问题。仪器本身成本也比较贵,对于小医院和经济水平相对差的地区来说有点吃力,对于大城市的小医院来说,仪器成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

  建议:

  1、由区政府牵头,建立经信、卫健和科委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的专项工作机制,结合大兴内区域发展的实际和资源现状,进一步细化数字化医疗发展及相关医疗机器人的投入推广的中长期目标、任务、标准、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引导、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积极有序地参与到数字化医疗和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和建设中来,实现医、政、企三方共赢。

  2、参照其他数字化推进较快区域的先进经验,先从医疗卫生系统入手,构建医疗专属云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机器人研发和生产机构、信息技术企业和投资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互认和业务协同,逐渐减少和消灭“数据孤岛”。

  3、在大兴区全域内大力宣传数字化医疗和医用机器人参与的建设成果,引导公众了解数字化医疗和医用机器人带来的益处与便利,政府补贴专项资金扶持,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普及医用机器人的使用。

  办理报告

  张家悦委员:

  您提出关于“关于大兴区数字化医疗建设与医用机器人技术推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兴区数字化医疗建设现状及需求

  在“以数字化驱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兴区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各项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关切,聚焦百姓卫生健康服务的“疑难杂症”,积极用数字信息赋能智慧健康服务。

  二、目前卫生健康委已开展的工作

  (一)打造大兴特色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

  建成具有大兴特色的“1+N+10”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即:搭建一个平台、统一N个标准、实现十项智慧服务,实现了区域医疗数据利用有效化、信息共享通用化、管理程序规范化、患者服务人性化。深化“互联网+”信息惠民工程,完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建设合理用药监测、区域检验中心、区域电子病历、统一支付四大应用系统。2020年大兴区卫健委获评 2019年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荣誉。

  (二)推出统一区级预约挂号平台

  打造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健康大兴”APP。大兴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集成辖区24家医疗机构(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资源,已实现线上线下终端设备共享各医疗机构号源预约挂号、检查检验数据实时共享的建设成果。截止至2023年5月31日,线上预约挂号量已突破1000余万人次。2022年末,大兴区常住人口为181.6万人,“健康大兴”APP注册用户已达100余万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8896人次,区域远程医疗会诊超14万余次。

  (三)启动智慧医疗项目建设

  2023年已启动区域智慧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包含一是区域电子认证服务系统,为下属医疗机构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加密和时间戳四项安全服务,从“可信身份、可信行为、可信数据和可信时间”四个范畴对大兴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应用安全保障;二是优化“健康大兴”APP,增加人机交互模块,实现患者预问诊、基本智能诊断、知识图谱等服务,通过对海量病历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将经验丰富的专家经验提炼成AI模型规则算法,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三是区域体检系统,实现体检预约、登记收费、分项体检、总检管理、团队结算、患者交互服务等体检相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业务。

  (四)试点机器人的场景应用

  2022年大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引入了2台送药机器人,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实现跨楼层取药服务,该机器人不仅可以自主识别并规划路径送药,且能在取药后自动返回,快速进行下一轮送药工作;同年大兴区亦庄医院引入了8台消毒机器人,实现了无假期、无休息、全天候消毒工作,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人体,停止消毒喷雾操作,自动躲闪,确定在无人环境下继续消毒喷洒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也为医疗机器人行业提出明确发展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区经信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科委和区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尝试选取多场景引入医疗机器人,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进一步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大兴区数字化医疗建设与医用机器人技术的关注和支持。

  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