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号郭晓东—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师生国产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9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网信)特别是国产信息技术,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安全、可靠的坚定基石,不断实现核心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取得一系列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群众的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二、发展现状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资委统筹推进下,中央企业砥砺奋进,牵头承担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突破制约国家安全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在国产信息技术、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战略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非常重视学生科技素养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学科、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信息技术赛事等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产网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然而,在一些地区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由于宣传不充分、交流不畅通、信息不对称、内容不准确等因素制约,目前各地各级学校使用的教材和课程、举办的活动和赛事中,缺少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特别是国产信息技术方面的元素和内容,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不关注、不了解、不认同国家科技创新成果的情况。因此,将十八大以来国家(特别是央企)在国产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走进校园、走进教材,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国家最新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理论的同时,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做到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工作建议

  大兴区委、区政府围绕“首都功能新载体、经济发展新高地、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融合新典范”的高站位、高格局发展定位高度,高度重视大兴区科技发展和科学普及相关工作。区教委领导同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建议将国产信息技术蕴含的自立自强精神同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红色爱国教育相结合,启迪科学梦想、激发爱国情怀,联合国产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央企)和国家级行业学会等权威机构,从其日常生产活动过程中萃取科技、创新、爱国、自主等元素,以青少年科学梦想启蒙、国产信息技术自立自强精神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升华为目标,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开展集科学技术普及、科技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思政党建活动于一体的红色爱国科普活动,提升全区中小学师生科学技术素养,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师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弘扬自主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一是开展全区教师国产化信息技术培训和特色党建思政活动;

  二是开展全区学生国产化信息技术科普、国家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是开展国产化信息技术的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办理报告

  郭晓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师生国产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我委高度重视,我们一直积极开展全区中小学师生国产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1年9月,大兴区教委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根据教育部要求和区域教育实际制定了《北京市大兴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实施方案》京兴教发【2022】9号文件,大兴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规划实施八大工程16项任务,科学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兴模式”。

  一、技术创新未来,开展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针对干部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教学能力提升,分类开展研训活动,为智能教育培养一批“领头雁”。完成信息技术2.0教师能力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能力提升和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培养三项任务。

  1.信息技术2.0教师能力提升项目,按照培训→实践→评价三个步骤分步实施,完成了96个单位430余名管理与专家团队,以及9440余名教师的信息技术2.0培训任务,先后开展“一划两案”交流指导、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等国产化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结合“双减”政策,定位在“技术赋能教师,助力课堂提质,促进‘双减’落地”主题之下,围绕“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构建;基本实现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

  2.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助力大兴教育发展。2023年区教育两委特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展大兴区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围绕理念引领、教学创新、教研规范、管理环境、环境建设5个方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景、纵深地展开,包括13场专题讲座、2所学校参访、1所企业体验、1场圆桌论坛,全区70名学校干部教师参加。提升干部教师对“未来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加深对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理解,加强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学的思想准备,提升干部教师信息化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在教育思想、理论功底、领导水平、教育创新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激发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改革事业,从而实现借助信息化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组织教师走进十一龙樾、十一晋元,感受多元学习空间、课程体系、个性化教学、人性化学生管理;走入腾讯,参观腾讯的发展历程、产品架构与服务体系,体验腾讯公司在国产化人工智能课程、智慧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前沿应用。

  3.启动大兴区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针对大兴区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师资薄弱的短板,以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基地,与高校、企业合作建设课程。2023年计划在试点学校建设1间人工智能实验室,以“科普+科学+科创”为核心,建设人工智能研学教室、创客工坊和竞赛集训室等功能场室。开设机器人、开源硬件、人工智能编程和科学实验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研学功能项目,为教师创建了解体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国产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场景化教学,为大兴区培养一支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骨干教师队伍。

  二、人工智能培训,提升全区中小学生科技素养

  1.开展“远航计划”人工智能培训,以国产化开源硬件为基础,整体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提升全区师生的科技理论水平,课程体系包括前沿技术、编程实践、创意设计和教学方法4个专题。立足国产前沿技术,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编程实践课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地验证和体会,并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细节。创意设计课程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产化信息科技知识。智能计算和智能存储是计算机领域的两大核心问题,选取了国产人工智能产品和区块链前沿技术作为主题进行培训。编程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特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地验证和体会,并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细节。培训包括国产化硬件编程和软件编程两个主题,选取米思齐语言作为软件编程的代表进行学习;在国产化硬件编程方面,以图形化的编程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使用国产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硬件编程实践,设计实现智能硬件与智能物联应用。创意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科技知识,培养科学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经过设计的游戏与活动”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开设信息技术竞赛与创意作品设计两个主题,探索信息技术竞赛方案,分享创意作品设计案例与方法。开设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思维和教学案例设计两个专题,探索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了全区教师的科技教学水平,从而培养了全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2.以赛促学,提升中小学师生创新能力。以全国和北京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为依托,区教委建立了大兴区教育信息化竞赛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推动大兴区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市级竞赛项目基础上逐步添加区级竞赛项目,体现大兴区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特色,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推动创客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教学模式。

  活动内容教师部分包括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教育技术论文等。学生部分包括数字创作、创新开发、创客、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活动中培训指导学生使用国产化软硬件,使用3D创意设计、微视频制作、创意编程(以编程猫为主的国产软件)、创意智造等国产化软件制作参赛作品,机器人比赛使用国产产品为参赛器材。

  2021年大兴区第四届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成果评选活动收集教师作品508件,学生作品120件,其中电脑绘画29件、电子板报12件、3D创意设计 24件、创意编程22件、创客项目32件、微视频1件。机器人参赛队共计17个,其中超级轨迹项目6个、B类-常规场地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机器人4个、C类-可编程控制的空中飞行器(飞行机器人)4个、机甲大师项目3个。2021年第二十二届北京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组作品获优秀案例20件,学生作品获优秀作品22件,机器人竞赛项目获科技之星奖1个。

  2022年大兴区第五届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成果评选活动收集教师作品总计422件。学生作品123件,其中电脑绘画37件、电子板报4件、3D创意设计16件、创意编程27件、创客项目36件、微视频3件。机器人参赛队9个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项目。2022年第二十三届北京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组作品获奖34件,其中典型案例4件、示范案例5件、优秀案例25件。学生作品共获奖25件,其中最佳创意作品2件、创新作品13件、优秀作品10件,机器人竞赛项目获创新之星2个、科技之星奖6个。

  2023年大兴区第六届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成果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已征集学生作品140件,其中电脑绘画50件、电子板报12件、3D创意设计2件、微视频14件、创意编程56件、创意智造6件。随后将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北京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比。

  三、普及国产化网络安全意识,营造校园网络清朗环境

  区教委利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都网络安全日等时期,对全区师生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培训,通过讲座、微信公众号、板报、班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对师生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向学生普及国家安全、芯片安全、技术安全等方面内容,让师生了解国产化安全的重要意义,利用国产化技术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