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号薛国珍—关于“双减”背景下关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9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通过调研,我区“双减”实施以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双减”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客观上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大。社会、家长的期待给教师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部分教师出现了工作与生活失衡,对教师职业满意度降低。“双减”工作的落地给教师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心理焦虑,若是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建议:

  一、多举措精简教师工作量。精简非教学事务性工作。因地制宜落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允许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减少教师非教学性事务,减少对教师繁琐的制度性检查,精简各类无关紧要的会议,从而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量。完善工作管理方式。合理的教师工作安排。教师总体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应均衡,学校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弹性化安排工作,可采取轮岗制,灵活安排教师工作时间,尽量保证教师的合法休息时间。在课后教学安排上优化人员配置。拓展课后服务资源。政府应加大课后延时服务的支持力度,合理投入,通过拨款或制定政策等方式扶助学校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带领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可以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的兴趣培养纳入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发掘学生的多元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减轻教师课后服务的工作负担。应当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如开展京剧进校园,开展大兴区域特色课后活动,鼓励学校聘请大兴区内国家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行教学,并适当安排教学时间和频次;开展平南红色文化宣传,对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可适当利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服务的作用,同一社团采取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积极发挥家庭委员会的职能,促进家校合作,遵循自愿原则,可在争取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家庭居住区域采取轮流管理制度,吸纳家长参与“双减”后课后服务管理。

  二、激发教师工作动力(1)激发内部动机。学校创建温馨友爱的教育环境,如可以在课后延时服务后为教师提供晚餐;积极关心教师的心理及不同的情感需求,缓解教师的教育工作压力;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提高其教学能力与水平,以轻松应对突发性、生成性的教学事件。要利用好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师效能感,增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

  三、扎实做好教师一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将教师心理健康评估(测评)纳入体检范畴。

  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组织专业人士有针对性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及技能应用能力,确保教师在处理各类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正确的措施应对解决,避免因方法失当给教师自身和学生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办理报告

  薛国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背景下关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减轻教师负担,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高位遵循。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们“早来晚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学校普遍反映,教师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特别是班主任、骨干教师与学校管理干部负担明显增加,导致大家身心疲惫、压力过大。

  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关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简教师工作事务

  区教委及学校管理者进一步甄别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给教师增加的工作量,厘清教学事务与非教学事务、非必要工作与必要工作,从而精简非必要的工作。精简各类会议,精选会议对象,科学利用线上会议等形式传递信息内容和精神;精简各类非教育教学类问卷调查等,让教师能够将精力放在教学、业务能力发展等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事务上,以提高教学质量来促进学生综合健康发展。

  二、完善工作管理方式

  一是加强校本教研。为适当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校本研修机制,开展每周一次集体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交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备课效率。

  二是允许教师个性化备课。各学校可结合教师业务水平、教龄、职称等方面,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精简备课工作,并通过集体教研、听评课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加大对课后服务和延时服务的支持力度,学校可以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掘学生的多元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减轻校内教师课后服务工作负担。积极发挥家委员会的职能,促进家校合作,遵循自愿原则,吸纳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和延时服务管理。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将心理健康内容列入教师培训内容,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放松减压类的培训或活动。

  开展积极心理学、人际沟通、情绪调节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教育,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师受到心理支持和心灵滋养,提升工作的幸福感。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