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行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中,社会和学校、家庭都应担负起各自的责任。
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家庭和学校就是孩子的全部,对社区概念意识淡漠,缺失公益责任感和社会关爱他人的能力。每年的寒暑假到社区报到,大多数孩子是应付差事。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孩子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从小培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街道、社区要加强对小学生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助力学校教育,开发社区教育模式,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社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法制规则意识等,培养优秀的社会人。
具体解决建议:
1.借助党员进社区报到,参加社区活动的同时,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发挥各行业党员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在活动、交流过程中,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感受社会责任。
2.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比如环保宣传活动,安全讲座,孤寡老人慰问,单元(楼门)小管理员、社区安全监督小检查员等。学生可按低、中、高年级划分组,招募社区有时间、责任心强的志愿人员参与活动的计划、组织、安全管理等。孩子们在活动中,也可实行积分制,定期表扬。
3.寒暑假期间,与街道、社区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同时还可以解决小学生无人照顾的托管问题(很多学生无人照顾也不愿意去学校),社区也是家,成长在社区。让学生足不出社区,家长上下班接送也方便安全。
招募社区有时间、有特长、责任心强的志愿人员参与管理活动,社区实践托管班可以适当收费。社区实践托管班可以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种植等简单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增加学生和其家长对社区的亲切感、自豪感和大家庭的归属感。
社区是学生出家门、出校门,迈向社会的第一道大门,街道、社区为小学生搭建有效社会成长实践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从小参加相关社会生活的管理、维护,进而培育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法制规则意识,增强公益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等。
办理报告
崔桂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街道、社区开展“大手牵小手”,为小学生搭建有效社会成长实践平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帮助和提升小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加强学生对社区的概念,加强公益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将“小手拉大手”活动作为实践“六爱”责任教育内容的有效载体。通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宣传作用,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家庭参与到社区建设、环保宣传、为老服务、志愿服务和创城创卫活动中来,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使人人参与社区建设。
1、广泛开展“社区大课堂”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大兴区社区学院在20个镇街,面向社区(村)居民、社区(村)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人群。组织开展社区大讲堂暨送教进社区系列实践活动,课程范围涉及、党建红色教育、垃圾分类知识、跨越数字鸿沟、亲子教育、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2、小手拉大手,洁净社区我参与。
结合创城创卫活动,发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清扫计划,清洁卫生死角;走出家庭,与父母一同清扫居住的楼道,积极参加社区义务清扫活动;加强家庭间的交流,分享家庭清扫心得。要求学生将假期实践活动形成实践报告,可图文并说,附上活动计划、照片、活动成果等,定期提交给学校,作为申报创卫小标兵和创卫示范家庭的依据。
3、小手拉大手,助老为老先锋行。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助老为老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在社工的带领下每到一处老人家中都为困境老人分发生活物资和衣服,陪伴老人闲聊,帮助他们修剪指甲、测量血压,帮助他们打扫房间、整理内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学生可按低、中、高年级划分组并且在活动中,可实行积分制,定期表扬。
4、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步走。
由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和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一起在社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通过学生们的独立讲解,让社区居民在和谐的气氛中加深了解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类别与标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现状,以及如何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并带领同学们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中,让学生们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做到垃圾分类,为绿色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5、指导基层服务,完善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作用,通过心理服务援助、专项团体辅导、实地督导调研等形式,面向各镇街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和社会心态预警调研,指导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开展专业服务,及时掌握各镇、街社会心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提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质量。
6、大兴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建立完善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健全监测预警、资金保障、绩效考评、人才队伍等各项机制,全面形成区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围绕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强化社会心态监测预警和危机干预、针对小学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加强心理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多措并举,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为小学生搭建有效的社会成长实践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形成长效。要让“小手拉大手”活动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结合,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