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号刘运胜— 关于提高区内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一、现状

  1、建筑企业发展现状。一是建筑业保持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建筑业产值规模持续提升,今年前3季度,大兴区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4%,产值规模不断扩张。二是大型建筑企业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企业谋求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愿望愈加强烈。随着政府大规模投资推动建筑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特别是特级、一级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建筑业产值占比接近70%,大型建筑企业集中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建筑企业如何实现自我建设和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三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对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周期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亟需建筑企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2、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对于区内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是绿色建筑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双碳”的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环保整治和能耗双控力度不断增强。低碳生产技术的革新、节能减排和装配式建筑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未来市场开发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二是建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速。我国建筑行业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预制件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住建部颁布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任务。预计到2035年,装配式建筑占据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三是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科技升级的必经之路。智能建造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建造成本。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政策,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四是建筑行业步入人才密集化和智力密集化的时代。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工业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建筑企业也需要逐步更新人才结构。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建筑企业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方面将会遇到大量新的技术难题,这对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更高层次开展科技创新,更新人才结构,才能具备完成行业转型升级任务的能力。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打造适合于行业转型升级的高端企业技术中心,解决企业在科技升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助力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3、大兴区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现状。目前区内大型建筑企业数量偏低,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总体落后。一些建筑企业虽然设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但平台建设质量不高,专职科研人才配备少,兼职人员仍以从事施工生产为主,配置的用于试验研究的软硬件种类不齐全,持续推进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基础不实。亟需集中投入资源打造大兴区建筑业标杆型高端企业技术中心。

  二、问题

  1、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通畅。推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与同行企业进行联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比例低、与科研机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未能达到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2、建筑企业产值难以达到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需建筑企业达到一定产值,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满足产值标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提升产值。

  3、缺少建设高端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用地。技术中心需要配备用于科研的专业仪器设备和试验场地,目前区内用地紧张,缺少用于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用地。

  4、高科技人才紧缺,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企业技术中心需配备高水平科研人才,目前区内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缺乏高水平研发人员,且研发人员普遍以兼职为主,难以支撑建筑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三、建议

  1、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资源协调能力,探索适合建筑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一是聚焦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方向,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充分整合建筑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各类资源,采取观摩会、论坛、公益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形成“政府引领、企业参与、政策支持”的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新业态。二是通过重点筛选科技课题,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三是积极推进企业参与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探索技术前沿,作为技术储备纳入研发成果库,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

  2、加大政策帮扶。在建筑企业产值提升与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在企业技术心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建设用地上的支持;在科技人才引进方面,在北京户口指标、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名额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办理报告

  刘运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区内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感谢您对大兴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关心与关注。首先向您汇报大兴区建筑业企业在2023年各方面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建筑业总产值完成全市第三。2023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5亿元,同比增长31.4%,在全市排名第三。二是大力服务重点企业,将企业服务落到实处。针对区内产值、纳税较大的重点施工企业,通过走访及座谈等形式的沟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及困难,帮助企业在资质升级方面做好政策指导工作。2023年主动服务区内建筑业企业132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资源协调能力,探索适合建筑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方面。严格按照《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稳步推进近零耗能建筑。目前临空经济区已建成一处近零能耗建筑;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2处绿色智慧民居的改造建设,实现“多规融合”乡村规划模式与规范、秸秆砖块化装配式乡居建筑、近零能耗绿色乡居建筑、海绵乡村与厕所污水处理,打造绿色乡居建筑。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方面。区产促中心积极发挥政府资源协调能力,推动建筑企业与同行企业、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动。2024年4月28日,已举办“大兴区建材企业推介会”一场。区产促中心联合区住建委、区国资委、区发改委、瀛海镇政府组织美巢集团、科顺防水、新立基玻璃等8家区内建材企业(30余项产品品类)和中建一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北京城建、大兴城建等10家央国企及施工总包企业召开了大兴区建材企业推介会,为区内建材企业搭建供需交流平台,助力企业资源与应用场景对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同时区住建委与北京建筑大学达成联系,搭建沟通平台,及时收集大兴区建筑业企业在科研方面需求与高校对接。

  二、加大政策帮扶

  区产促中心结合工作职能,为畅通建筑行业产需通道,优化相关产业链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大兴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源协调能力,整合各类资源,做好“1+N”政策兑现、产业宣传、场景对接、诉求解决等工作,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

  2023年度,“1+N”政策兑现支持了包括北京兴达路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紫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区内建筑类企业,涉及资金支持共1230元。2023年以来,大兴区共有24家“服务包”建筑行业企业提出涉及工作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融资财税支持、惠企政策等各类诉求231项,均已办结。

  北京市大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