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
1、教育资源相对落后:与北京市的其他核心区域相比,大兴区的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对落后。核心区域如东西城、海淀拥有更多的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
2、优秀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和专家往往倾向于在条件更优越的核心区域工作,这使得大兴区在师资力量上相对匮乏。
二、问题
1、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的差异,学校之间在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教育成果。
2、优秀人才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往往会考虑家子女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不足可能会使大兴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不仅影响大兴区整体的人才引进战略计划,从而影响区域长期的经济发展。
三、建议
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整体投入,特别是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方面,确保各区、各学校间资源更加均衡。
2、建立师资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通过提供额外补贴、职业发展等方式激励教师。
3、促进学校间合作: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让资源丰富的学校与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
通过以上措施来改善大兴区整体教育环境,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大兴区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
办理报告
康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大兴教育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区教委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举措为:一是坚持“内培外引”战略,加强沟通合作,在榆垡、庞各庄等5个乡镇引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海淀区翠微小学等12所市级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师生万余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二是开展集团化办学,新组建一幼、七幼、二小、五小、一中、兴华、七中等7个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进一步扩大。三是创新交流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协作区、集团校辐射带动作用,搭建互通交流平台,开展教师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质量分析、学生展示等活动;进一步落实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手拉手结对帮带工作,指导33所乡村学校制定结对帮扶方案,城乡拉手互促师生成长;实施农村学校振兴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十校联盟、学科基地校建设,开展学科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等工作,大力扶持农校发展;发挥25个学科基地辐射带动作用,选派骨干前往农村中学交流轮岗,通过文化共融、课程共创、教研共促、资源共享、质量共进等方式,实现一体化均衡发展。四是推进人事改革,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均衡配置骨干教师。不断加大统筹力度,确保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定《大兴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教师交流轮岗。
未来,大兴教委将以“内培外引”为总体思路,引名校、扩集团,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在名校引入方面,进一步明确优质资源配置方向,坚持向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向资源紧缺区域引、向农村薄弱区域引的总原则,不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培育打造区内优质高中,重点提升大兴一中、兴华中学、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北京一零一中大兴分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大兴分校等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匹配特色的中小学,未来将组建8个小初高一体化教育集团,构建以优质高中为龙头的区域教育新格局。同时,充分利用协作区、手拉手结对帮扶带动作用,搭建互通交流平台,开展教师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质量分析、学生展示等活动,引领学校发展;积极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加大统筹力度,不断助力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确保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