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号苗甜-关于青少年抑郁症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一、现状:

  1.发病率高: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15%的青少年接近于成人。 2. 症状多样: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心情低落、失去兴趣、精力减退、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自卑、失眠等。有些青少年还可能出现食欲改变、体重减轻等症状。 3. 自杀风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甚至有自杀倾向。 4. 影响学业和社交: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逃学、人际关系问题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5. 诊断不足:由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多样,且容易被忽视,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误诊率较高,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二、问题: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父母离异、缺乏关爱等都可能增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此外,父母有抑郁病史或共患精神疾病(如酒、药依赖)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社交因素:如果青少年在学校或组织中没有存在感,不被尊重,经常被排挤、被拒绝,会增加患青少年抑郁症的风险。 3. 生活因素: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压力、挫折,发生严重疾病,搬家转学等,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4. 其他因素:例如性格内向、自卑感、交流障碍等也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家庭、社交、教育等问题,有无自伤风险、自杀意念等,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三、建议:

  提升社会意识: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青少年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心理问题的歧视和误解。倡导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2.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加强学校心理老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 3. 减轻学业压力:改革教育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避免过度追求成绩和排名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社交互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倡健康的交流方式,增强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5. 提高自我认知: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办理报告

  苗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青少年抑郁症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与大兴区卫健委启动大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三大行动计划”。以“心理教育、生命教育、成长教育”三大主题,进行“百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百场心理健康团辅活动、百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百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例”。与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启动了“金盾护航”项目。举办“金盾护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讲座活动30余次。与心康医院合作开展22场区级心理讲座,覆盖7000余名中小学生。2024年5月以来,大兴区教委以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主会场举行“五育融心 从心启航”大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暨学生心理健康行动计划发布仪式。区教委聘请了46位心理专家,作为大兴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副校长。聘请了20位区级兼职心理教研员。区教委联合区文明办、区卫健委、区关工委、区妇联、团区委、区网信办、区检察院、区法院共同发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倡议书。全区中小学均设立分会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开展了80余场讲座、80余场团辅活动、2591节班会课。面向小学、初高三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出发吧,升学季》《携手同行迎中考 齐心合力强心志》等心理减压活动,服务学生17000余人次。

  2.大兴区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23年,组织学校62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北京市基层心理服务专业人员技能基础和技能提升培训,顺利结业。大兴区德育研究室有3位专职心理教研员,每两周组织全区130余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2024年区级层面将开展20学时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各校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重点安排。

  3.通过讲座、论坛、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共计162场次,形成《大兴区中小幼一体化家校共育课程体系及案例集》,培养376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

  4.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一是充分发挥体育的“强心”功能。举办大兴区青少年学生体育大会,发布“燃卡计划、亲子计划、兴娃计划”三大计划、“微晨练、微牵手、微打卡、微竞赛、微技能、微阵地”六微行动。全年开展文化类、智力类、群体类、竞技类、精品类共计18个大项24个分项,全区中小学组织了745项校内比赛,参与人次达14万,保证了全区中小学生每人至少参与一项体育活动。二是注重利用美育的“润心”作用。开展“戏曲进校园”,“兴戏杯”戏曲绘画、戏曲广播操、戏曲征文、戏曲少年说四项赛事。三是积极挖掘劳动“健心”途径。全区共有15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评选出31所劳动教育基地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大兴区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研讨会,以劳动大集的形式,共有65个劳动教育项目、538名中小学生参与展示。2023年全区12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厚泽食育基地、红星集体农庄、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等劳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劳动体验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发布大兴区劳动教育顶层设计,通过课程建设行动、资源激活行动、评价扩容行动“三大行动计划”共建共享“服务+劳动”育人新生态。

  5.学校每年制定一次“心理健康日”活动方案,每月组织开展1次“心理健康日”活动。2023年以学校为单位,共开展8个主题680场次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面向全区高三学生和家长开展《我和高考有个约会》《温暖陪伴 智慧支持》等讲座,服务考生和家长23000余人次。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