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目前首要任务。北京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始终将金融服务“三农”作为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核心。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创新支农模式是北京农商银行在乡村振兴进展中的一大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二、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稳定,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居住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加强金融支持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当务之急。具体问题如下:
1.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匮乏
距离物理网点较远地区的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较为薄弱,网络电信诈骗案例频发,进一步限制了他们主动投资理财、融资经营的可能性。
2.农村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农村住房存在房屋老旧、结构不合理、采光差等问题,农村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农村地区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农村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大兴区一直发展设施农业、种苗科技,但一些地区传统农产品种植规模仍然未达预期,产业链条短,农民增收空间有限。
4.农业融资渠道受限
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审批要求相对严格,农民宅基地未实现上市,缺少反担保措施,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5.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
农业生产经营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风险较高,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机制仍需完善,导致其对农业贷款的风险把控不够精准。
6.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支持体系仍需完善,如补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建议:
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将探索新模式,结合政策指导,充分发挥金融职能,赋能升级乡村便利店,创新推出乡村金融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所需资金、人才、服务的精准直送与专业投送,助力大兴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用心打造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强村富民。
1.优化金融服务供给
积极推动“乡村便利店赋能升级计划”,打造礼贤龙头村、黄村海子角两家“乡村便利店+政务服务+党群服务+N”综合模式浓情驿站,持续提升优化金融功能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多措并举畅通农村资源变资金的渠道。同时,充分发挥208家乡村便利店辅导员职能,为距离物理网点较远的村民提供业务办理、业务咨询等金融便民服务,确保基本金融服务一对一、就地办、不出村,让农村百姓足不出户享受7*24小时的贴身服务。
2.加强金融教育与反诈宣传
输送更多金融人才助推乡村基层治理进步,实现政银党建互联互促,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通过派驻专业人才定期入村宣讲和指导。同时,联合大兴区金融风险和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预防打击中心开展警银合作,依托乡村便利店升级为反诈宣传站点,成立以便利店辅导员为核心的反诈宣传队伍,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让农民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针对宅基地改造推出“新民居“贷款,满足农民翻建农宅、提高居住质量的需求,全力支持农村居环境整治,协助政府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
4.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加快开展“三信工程”评定,积极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结合“三信工程“,联合农担公司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小额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基于信用镇、信用村、新用户标准开展信贷直通车业务。此外,可以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把控。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6.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深入调查首都乡村振兴的重点、“三农”发展的难点、金融助农的接点,依托资源优势,创新研发“设施农业贷款“、“西瓜贷”、“果品贷“、”市场贷“、”种苗贷“等,全力支持建设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农业产业强镇,积极探索精准助力乡村振兴、高效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办理报告
谢明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和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金融支持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激发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贯穿始终,加强与驻区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一、主要工作
一是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农业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整合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资源,做好涉农普惠金融政策落实。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专项奖补资金为涉农业务的担保费补贴86万余元,风险项目代偿补偿76万元。围绕市民“老有所养”需要,建设独具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生态圈,银行累计发放养老助残卡27万张,实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开展“惠享生活 消费满减”商圈建设,参与商超130余家,累计为村民百姓让利120万元。极推进“信贷直通车”活动,持续加大对于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投入,重点做好集建地、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普惠贷”、“美丽乡村贷”、“农保e贷”“种植e贷”、“商超贷”、“税金贷”“极速农户贷”等普惠、小额信贷产品,加大支农助农力度,解决涉农贷款收入核实困难、抵押物匮乏等难题,将现代化金融服务精准推广至乡村、街道、农户。
二是强化涉农贷款投放。量身打造信贷服务方案,驻区银行配套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旅游户贷款、新民居贷款、市场经营贷款、惠农快贷等特色产品,普惠涉农贷款12.3亿元,让信贷优惠政策真正入村入户。针对较远的长子营、安定、榆垡等镇,加快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对大兴区行政区域金融服务全覆盖,并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组织金融知识宣教、反诈防骗宣讲、农资植保讲座等活动,持续增加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有效助力当地产业振兴,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其中农行大兴支行实现与13个镇域合作的全覆盖,服务177家村级单位,建行大兴支行推广裕农通服务点300余个,将金融服务带到田间地头,打通金融服务最后1公里。
三是强化涉农保险保障。驻区保险公司承保榆垡、礼贤镇58村政策性种植险业务、金额531.24万元,通过共保方式承保庞各庄镇政策性农险项目、金额120.58万元,开展政策性养殖险合计保费、金融651.82万元,通过分保方式承保养殖险、金融95.1万元,有力保障农民和新型农业主体种植养殖经营收益。
四是强化担保合作。加大与北京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及兴展融达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提升对涉农类贷款及其他相关产业投放力度,为普惠涉农信贷业务开辟绿色通道,下调担保费率,其中300万以下业务担保费降至0.8%以下,针对大兴特色产业西瓜担保费降至0.6%,解决农业贷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担保382笔,担保存量为4.52亿。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机构应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力度,增设服务网点,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优化改善融资环境。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如提供费用减免、降低贷款利率等,降低农民和乡村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如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推广移动支付等,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及率。
四是创新金融产品设计。针对乡村产业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如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特色保险、推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专项贷款等。
北京市大兴区金融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