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号谢明娜-关于大力发展大兴文旅产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来源:大兴区政协

分享:
打印

  会议提案

  一、现状: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文旅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消费的新升级,文旅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近年来,大兴区作为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一方面持续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国际风采、园囿风光、科创风尚”的城市特色,重点提升中轴沿线地区、团河行宫历史风貌区、南海子公园景观风貌区、永定河沿岸滨水风貌区、大兴新城站枢纽门户区的空间形象;另一方面统筹新型城镇建设,有序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地区特色名片。目前以旅游景点为核心,同时集合周边特色餐饮、民宿及农产品采摘为一体的京郊精品旅游线路成为拉动大兴区内需消费的第一动力。

  二、问题:

  虽然大兴区“文化传承+大兴特色”文旅项目创建已初见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深入

  目前大兴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同时,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整合,以野生动物园、呀路古热带植物园等热门亲子景点周边缺乏配套餐饮、住宿、购物等设施,导致文化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

  2.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

  大兴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特色景点与特色餐饮、住宿相对分散,没有明确的集合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需要资深人士提供详细攻略,不能完全满足大众游客的需求和口味。

  3.旅游品牌宣传有待加强

  大兴区的旅游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有待提升,一些游客对大兴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够了解,抖音、小红书、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宣传不够充分。

  4.金融机构介入提供资金支持及商圈建设推广仍需提升

  疫情过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融资支持和专业商圈运营团队来支撑。目前针对大兴区文旅产业方面金融机构介入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建议:

  1.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通过建立文化数据库、制定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等措施,完善特色景点周边配套餐饮、住宿等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资源的推广价值。

  2.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创新开发具有大兴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可以结合大兴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资源开发具有创意性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如中轴路民俗沉浸体验2日游、西瓜产业科技农业科普2日游、团河行宫历史文化研学1日游等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政府和企业应同时加强大兴区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大兴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展各行各业品鉴员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的关注,多措并举提高大兴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4.发挥金融机构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发挥金融机构优势,一是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为特色景点、餐饮、采摘农户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惠民宝、餐饮贷、西瓜贷、果品贷、市场贷等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充分结合北京农商银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第十七届凤凰乡村游系列活动”,按照旅游线路为沿途景点、餐饮、采摘、住宿等商户配备一系列刷卡满减活动,如满100元立减50元、满200元立减50元、满50元立减15元等,致力于在全市范围内引流高净值客户到大兴区旅游消费,共同助力大兴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北京农商银行网上乡村游商城,帮助客户特色旅游商户、采摘农户销售方案,并借助我行“凤凰乡村游”品牌,打造“互联网+京郊游”的特色服务模式,通过对中高端客户的精准推送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大兴区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5.优化营商环境

  金融机构协助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文旅商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快速壮大。同时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6.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

  建议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大兴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提高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同时通过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监测评估工作及时了解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以便及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和建设,可将文化旅游与金融、农业、体育、科技等其他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以便更好的拉动大兴区经济快速发展。

  办理报告

  谢明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大兴文旅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挖掘,整合区域文旅资源

  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大兴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谋划打造本区文旅品牌,全面宣传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资源,我局面向全区征集文旅资源点位信息。经广泛收集整理,原有的网红打卡地现已更新、扩充至88家,剔除了部分不再营业的商家,补充了2023年新晋的“团河行宫”“王府井奥莱”等文旅资源,完善了各打卡地的联系方式等信息。网红打卡地名录内容更加丰富、品质更有保障、特色更加鲜明。以此为基础,更新制作完成“大兴区网红打卡地地图”,形成大兴文旅宣传推介的重要载体。

  二、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为持续深化“乐享生活 京彩大兴”文旅品牌概念,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全区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出“兴游记”精品旅游线路,涵盖区内博物馆藏、精品民宿、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等文旅企业。一是应四时之际,将景区景点与周边餐饮、民宿等结合,推出一日、两日游路线,或借助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推广优质文旅点位,例如推出春季踏青赏花线路10条,结合芒种节气养生知识推介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等。二是结合全区节庆、文旅活动,设计旅游线路,如依托安定古桑文化主题月活动推出桑椹采摘游玩线路,以西瓜节活动为契机推出亲子、市集、西瓜采摘、康养主题线路等。三是聚焦同类型文旅资源,统筹推出专题旅游线路,如“来大兴,赏繁花”京南花事旅游攻略,五一假期户外露营旅游线路,博物馆专题旅游线路等。

  三、创新突破,擦亮大兴文旅品牌

  2024年年初,在文旅部、文干院、区委宣传部、央视频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直播主会场落地大兴,配套开展的村晚市集也在三间房村火热举办。大兴的非遗、原创歌舞、特色美食,都登上了央视大屏幕,大兴文旅局也在央视舞台上向全国观众发出了“都到大兴来”的邀请,推荐了大兴采摘、美食、游玩的好地方,我区文旅知名度得到了巨大提升。

  5月28日,第36届北京大兴西瓜节正式开幕。活动以“乐享生活 京彩大兴”为主题,精心策划“开幕日、市集周、活动月、骑行季”四大板块,联动全区16个镇街打造21场主题市集,推出5条骑行线路,亲子游、南中轴文化游等7条主题线路,开启抖音话题挑战赛,联动北京野生动物园举办音乐嘉年华......通过系列活动,充分营造了全域办节、全业办节、全民过节的节庆氛围,实现了以节造势、以节聚人、以节兴业,展现了宜居宜业新大兴、繁荣开放新国门的大兴形象。

  四、多方联动,奏响文旅宣传乐章

  一是开展2024年京津冀文旅资源宣传推介活动。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作,推进文旅资源共享,借助大兴机场客流优势举办京津冀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推进人文机场战略合作,更以合力促进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参与2024年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联动区内企业展示大兴文旅发展成果,目标以会展促交流,探索文旅发展新思路。

  三是利用区内文干院优质平台资源,推进2024年“走进新国门·打卡新大兴”等院区合作项目落实,借助文干院海内外文旅干部人才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参观大兴优质文旅企业,宣传推广大兴文旅资源。

  五、借势造势,构建多维宣传矩阵

  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大兴文旅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开展微信公众号升级工作,结合时事热点,策划有内容、有看点、有创新、有互动的原创内容,增强互动形式。建立与融媒体中心、各类社会媒体的合作机制,着力抓好节庆活动、传统文化、文旅融合等方面,开展点面结合的立体宣传报道。加强对区内企业文旅项目、营销优惠等活动的宣传,促进消费。

  接下来,我局将吸纳委员相关建议,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挖掘我区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文旅线路和特色品牌活动,借助新媒体等平台做好文旅宣传工作,推进文旅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助力大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