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背景和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引擎、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大兴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大兴,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大兴。新形势下,大兴农业发展在自然资源、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更加明显,农业生产空间不断调减,农业各种成本逐渐抬升,全区农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综合看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全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相关建议:
(一)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强化产地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化肥减量。按照农业农村部、北京市有关工作部署,坚持以“增产、经济、环保”为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主线,以强化配方肥推广应用和改进施肥方式为重点,实施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示范等基础工作,巩固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在全区开展设施蔬菜土壤调查、取样及养分检测工作。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减量技术,分步达到化肥利用率、耕地化肥用量等的指标要求,加强作物补贴、物资补贴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补贴覆盖范围不断增加。
二是推进农药减量。整合北京市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项目、大兴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性病虫害防控、北京市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生物天敌防控技术示范等项目,全面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专题培训、田间指导等。重点宣传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天和理化诱控产品使用,蔬菜全程绿色防控等知识。在全区主要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农户推广“北京市蔬菜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示范项目”,主要推广补贴农药、理化诱控产品和天敌;落实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瓜菜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等项目工作;准确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发放病虫简报等,指导农民适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以绿控基地为核心,引导基地和农户开展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工作,推广农药推荐名录产品。通过项目实施,逐步降低农药用量,分步完成减量指标。
(二)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组织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6 年,大兴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强区镇两级紧密配合,积极创新,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的管理指导队伍。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监管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主体负责机制。
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严格落实生产记录制度。行业部门对生产主体开展不定期检查、抽查,通过规范生产主体记录填写,确保农产品生产全程留痕和信息可追溯。建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流程及制度基础。
四是开展产品检测。采取基地自检与委托检测相结合。加大蔬菜生产基地配备蔬菜农残速测仪或农残快速检测试剂盒,对上市蔬菜按批进行检测;其他基地依托镇级检测室、区检测中心及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委托检测。建立并优化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监督检测机制。
五是重视农业投入品监管。落实市场准入和监管名录制度,加大安全源头管控。规范经营行为,建成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
(三)强化绿色认证政策扶持,增强基地认证积极性
利用专项资金通过对新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进行认证补贴、对持续开展绿色生产的基地开展生产性补贴,激励基地积极开展认证,挖掘认证主体认证积极性。通过开展绿色农产品整镇推进、绿色示范带建设等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绿色、生产模式、生产管理水平、监督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提升认证主体的绿色生产管理水平。
(四)加强宣传培训指导。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的培训力度。开展实习检查员实地培训和注册,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镇属地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和生产主体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生产实际运用将绿色、技术规程进行普及。
办理报告
王丽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强化产地污染防治
1.推进化肥减量。由区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牵头开展耕地建设与利用专项大兴区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在各农业镇开展工作,其中三新集成示范任务为3200亩。目前大兴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完成含腐殖酸水溶肥及微生物菌剂推广应用工作1128亩,主要涉及青云店、魏善庄及庞各庄三个镇,示范主体数6个;完成小麦玉米种肥同播技术应用工作2270亩,示范主体数3个,主要分布在榆垡、礼贤及安定镇,累计完成三新技术集成施肥工作3398亩。同时对采育、安定和庞各庄等发放《蔬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挂图》540册,宣传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2.开展设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按照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4年北京市耕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大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等工作要求,区农业农村局加强对农用地特别是设施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年度共计划布设160个点位开展土壤重金属检测,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为食用农产品安全做好保障。
二、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组织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1.开展农安知识宣传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科学使用农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集市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00余份。利用“大兴三农”公众号,开展豇豆种植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禁限用农药名录及标准化生产相关知识等宣传工作,举办的2024年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第一期),培训各镇网格员及部分生产主体87人次。
2.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治理。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开展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强化执法检查,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截至目前,出动监管执法人员41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80家次。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制定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全年计划完成定量检测不低于2700个(较2023年增加200个),流动检测车速测不低于1500个,定性检测不低于5万个。细化全年检测任务分工,将全年检测任务指标细化到季度,要求区镇两级检测部门按季度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上半年按时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定量检测995个,流动检测715个,镇级完成定性检测17939个。
4.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全区现有136家规模主体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2024年已开具52.3万余张合格证,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3万余吨;督促规模化生产主体优先使用“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公共服务平台”开具合格证,已有100家规模主体具备信息化打印能力。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督导区、镇、村三级网格员,按照已划定的监管网格,落实网格监管职责,应用“北京农安宝”,对网格内重点生产主体开展巡查上半年三级网格员应用农安宝小程序上传巡查数据7500余条。
三、强化绿色认证政策扶持,增强基地认证积极性
制定《大兴区2024年绿色有机认证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重点任务、细化了各镇指标任务,全年产量目标4.7万吨。利用专项资金通过对新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进行认证补贴,激励基地积极开展认证,挖掘认证主体认证积极性。通过开展绿色农产品整镇推进、绿色示范带建设等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绿色、生产模式、生产管理水平、监督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提升认证主体的绿色生产管理水平。2023年底大兴区绿色有机产品已达3.79万吨,今年目标增长9100吨以上。截至目前,组织7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共申报产品30种,产量约4443吨,还有镇在陆续申报。预计年内可完成4.7万吨的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