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一、现状
郊野公园作为北京城郊“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重要的城市生态功能,也为城市居民拓展了绿色空间,提供了更多游乐休憩 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园内景观逐渐显现出了许多问题,公园整体观感和体验感也逐年下降。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全境属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向东南缓倾,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大兴区境内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位于大兴区北部位置,绿化建设地块分布于瀛海镇、亦庄镇、旧宫镇、黄村镇、西红门镇。在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基础上提升改造建设的郊野公园共有 3 处,分别为亦庄镇亦新郊野公园和旧宫镇旺兴湖郊野公园一期、二期。亦新公园建设于2012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西北部,大兴区和朝阳区交界处 紧邻南五环,建设之前是由速生杨为主要树种的生态林地。 旺兴湖郊野公园一期、二期分别建设于2008和2010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中心,周边居住区较多,人口密集。
二、问题
1、林木长势较差,亟待更新。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建设初期,为迅速展现林地景观,加快北京城郊生态的建设速度,树种多选择杨树这类生长速度快、能迅速形成景观的生态的建设速度,树种多选择杨树这类生长速度快、能迅速形成景观的速生树种。大兴区“十三五”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兴区乔木林树种中,落叶乔木的面积占有绝对优势,占总量的91.8%,杨树面积占43.04%。杨树是大兴区存量最大的乔木树种,但速生杨寿命较短的缺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了出来。以亦新郊野公园为例,此郊野公园就是在原有速生杨林地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的公园建设项目。提升改造时,建设方对公园设计方案中的广场、道路、建筑附近等林木进行采伐和更新,并保留了大量原有林木。原有速生杨约栽植于1995~1996年,虽有迅速成林的优势,也有寿命较短的弊端。目前原保留树种中,枯死树占比将近一半,另有约30%的林木树势衰弱,长势差,既不能有效发挥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也影响公园绿化景观效果。
2、空间层次较差,景观视觉效果不理想。景观植物配置中,良好的空间层次不仅能提升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能丰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均衡。大兴区郊野公园在前期设计时忽略了植被的空间配置,如植被的虚实关系、高低层次等,随着时间变化,公园内高大乔木逐渐郁闭,导致部分林下空间的耐阴草花植被长势较弱,出现了林下斑秃等现象,导致部分林下空间观感未达预期。此外由于养护不到位,林木植被疏于修剪,枯死枝疏养护不到位,林木植被疏于修剪,枯死枝疏于清理等,导致林木长势欠佳,原有的层次感也被破坏掉了。个别植被的选择存在问题,因其自身不适应立地条件,导致植被死亡率高、长势差等多种现象,严重影响园区景观的整体空间效果。
3、基础设施缺乏。郊野公园的建设定位是以自然、休闲、野趣为特色,将休闲游憩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在郊区为城市居民提供具有丰富自然景观资源的公园,因此,其景观功能设计与普通公园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部分郊野公园周边的居住区增多,服务的人群量加大,原有的公共设施数量已不能满足现有人群的需要,出现了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如亦新郊野公园,占地 40.3340.33公顷,但仅有约5050个座椅、4040个垃圾箱,儿童娱乐设施基本没有,其他活动场地和设施也相对缺乏。旺兴湖郊野公园一期内也同样缺少儿童游乐场地及设施。此外,园内部分公共设施还存在年久失修问题,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建议
1、进行老化及衰弱树种更新。针对公园内存在的速生杨等速生树种老化衰弱、病虫害严重等现象,应对树势衰弱树种进行逐步更新,更新时应选择适宜大兴区生长的本土树种。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大兴区中东部,刺槐、国槐、白杨、银杏、毛白杨、金叶榆等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好,保存率均达95%以上。因此,可在以上树种中挑选较长寿的种类作为园内主要林木组成成分,及时更新园区内枯死植株、长势较差植株,保证园内植被的整体健康率。
2、注重植物空间配置。景观植物的空间层次对景观效果有重要影响。针对此问题,应采取一定措施调整园内植物。首先是要打造层次关系,在重要的景观节点通过各类植物的层次关系打造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其次要打造空间关系,可以用不同属性的植被打造围合空间,营造开敞、半私密的空间,供园内不同需求的人群体验;三是园内植物的选择不能仅一味考虑其观赏度,还应考虑植物的本土性、适应性,从而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及健康度。按照大兴区植被的色彩搭配和适应情况,常绿树可选择油松、白皮被的色彩搭配,常绿树可选择油松、白皮松;落叶乔木可选择国槐、银杏、栾树、白蜡、落叶乔木;灌木可选择金银木、丁香、金银木、丁香、樱花、海棠等;地被亦可樱花、海棠等;亦可栽植适宜北京生长的、耐干旱的土生野花组合,有利于形成公园的乡土植被特色,并减少后期维护和管理成本。
3、健全基础设施,拓展游憩空间。当前部分郊野公园设施单一,已不能满足城市人民游憩需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应合理利用现状林地优势,丰富拓展园内游憩空间。一是要丰富游园交通路线,增加游憩小径数量,提高游园人群的自由选择空间;二是要拓展景观节点,增加游憩要拓展景观节点,增加游憩场所,运用不同的材质丰富园区景观,提高园区吸引力;三是要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设计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亲子活动场地等;四是维修、维护以及补充园内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园区功能性,使园内设施充分发挥用途,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园区内增设无障碍设施等。
办理报告
张鹏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兴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与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近几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两轮百万亩造林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兴区的生态建设一刻都没有停歇,走上了史无前例的快车道。自2018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实施以来,已经建设完成了7处郊野公园,同时将早期建设的亦新郊野公园、旺兴湖郊野公园一期、二期纳入到平原生态林养护政策中。
针对提案中提到的亦新郊野公园原有树种树势弱、长势差问题,我们已联系亦庄镇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树种更新,目前已完成枯死树清理和林木更新工作。同时在园区内增加了座椅、垃圾桶、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游园需要。
旺兴湖郊野公园建设年度较早,园内设施、设备存在老化、破损情况。经现场核实,旺兴湖郊野公园一期园内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破损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已协调旧宫镇政府,督促养护单位进行园区座椅更新、垃圾桶更新、修缮廊、亭、健身设施,目前正在进行整改工作,计划于2024年7月完成。
后续我们将本着保护造林成果,丰富居民游憩空间,对大兴区郊野公园有选择性地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彩叶树种及观赏植物,形成不同的季节景观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强林地养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公园基础设施维护更新。
满足居民对游憩空间及服务设施的需求。
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