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综合保税区,同时享有北京、河北两省市自贸区政策的区域,实现了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在空间和政策上的“三区叠加”,是京冀区域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在服务和带动京冀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为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高质量产业落地建设,统一京冀两地供地政策和标准,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现需统筹协同工业物流用地土地出让年限,有效推进综保区项目落地建设,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一、基本情况
1.综保区定位及产业发展要求
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20年11月5日获国务院批复,2021年12月20日综保区一期完成封关验收,2022年4月25日正式通关运行,定位为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区、全国空港型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临空经济区发展核心引擎,按照京冀两省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和新业态聚集,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管理、航空产业、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2.协同发展要求
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作为北京市落实“两区”建设和助推北京“双枢纽”国际消费的桥头堡,也作为河北省构建“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格局、实现“六个现代化河北”的高端高新产业集群,需京冀两地统筹协同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原则,紧密对接机场口岸和腹地区域发展需求,统一综保区供地政策和标准,推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入区开发建设。
二、综保区统筹协同土地出让年限的必要性
目前,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运营以来,正在按照京冀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和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建成了综保区公共库、生物医药孵化器等项目,但在执行工业物流用地20年土地出让年限过程中,急需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综保区尚处于发展初期招商压力大。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严格按照“境内关外”围网方式管理,主要以外向型业务为主,行业细分要求高,再加上综保区尚处在发展初期,周边产业集群未成熟,供应链体系不完整,企业租赁压力大、租金水平低,可招商的目标企业相对较少。
二是企业用地投资决策难度大。在执行工业物流高精尖用地20年的土地出让年限要求下,项目企业用地成本与盈利预期不符,难以满足投资收益实现预期及市场化项目投资的需求,履行企业内部的立项决策程序难度大,直接影响企业拿地意愿,无法有效支撑高质量项目顺利落地。
三是京冀产业用地政策标准存差异。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横跨京冀两省市,河北部分的工业物流用地使用年限为50年内弹性确定,北京部分土地出让年限仍以20年为主,使得同一个综保区内产业用地政策不协同不一致,导致产业集聚效应和周边带动作用大打折扣,不利于综保区统一招商,直接影响着京冀产业“一盘棋”协同发展。
三、综保区统筹协同土地出让年限的建议
为全力推动京冀协同发展,切实发挥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促进综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综保区近期发展实际困难,提高综保区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建议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京冀两省市相关规定,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统筹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产业用地供应相关政策要求,在国家法定50年使用年限内,统筹协同京冀供地政策和标准,合理确定大兴机场综保区内工业物流用地土地出让年限。
办理报告
吴士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统筹协同土地出让年限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是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建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推动京冀协同发展和港区融合发展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是将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切入点。综保区规划面积4.35平方公里,包含口岸功能区和保税功能区两个区块,其中:口岸功能区规划面积0.83平方公里,位于大兴机场红线范围内,与大兴机场国际货运区完全重合,与货运停机坪无缝衔接;保税功能区规划面积3.52平方公里,涉及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各约1.76平方公里,现已于2020年11月5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2022年4月25日正式通关运行,2024年12月30日综保区二期已获海关总署验收。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综保区依托大兴、廊坊两片区管委会的创新协商联动工作机制,按照京冀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和新业态聚集,积极打造“保税+口岸+N”业态体系,采取弹性土地出让年期,供应实施了保税区公共库、生物医药孵化器、南洋跨境电商、保税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库等项目,现已都建成投运。为进一步加快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大兴、廊坊两片区管委会积极配合临空区联合管委会,已开展跨省市地块土地统一出让研究工作,在充分结合综保区政策、区域、产业优势下,深入开展土地出让年限等政策差异分析及统筹研究。
(二)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综保区作为跨省建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北京、河北“双自贸试验区”政策,依托多重平台政策叠加优势,综保区在争取政策功能创新方面具备先天优势,有利于统筹土地出让年限政策研究。
2.区域优势。综保区是京津冀区域培育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是京冀毗邻地区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依托大兴机场空港,具备先天的区位优势,综保区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统筹京冀两地产业用地出让,同大兴机场高效联动、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3.产业优势。按照海关总署公布2025年1至5月进出口数据,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8.2%,在全国159个有统计数据的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84位,综保区围网率为91.47%,规划产业用地总计约3940亩,布局有保税研发中心、国际物流分拨中心、高端消费品销售服务中心、高精尖智能制造中心以及高附加值检测维修中心,重点推进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综保区统筹土地出让年限,有利于促进以保税物流为主的综保区产业项目发展。
二、综保区推进土地出让年限政策实践
综保区作为北京市落实“两区”建设和助推北京“双枢纽”国际消费的桥头堡,由京冀两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原则协同推进供应建设,并紧密对接机场口岸和腹地区域发展需求,探索统一综保区供地政策和标准,有效推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入区开发建设。同时,按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土地使用权弹性年限的意见》文件精神,综保区将统筹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产业用地供应相关政策要求,探索整体开展弹性年期出让等差异化供地方式。
目前,综保区跨省市地块产业用地出让年限等政策创新,由联合管委会会同大兴、廊坊两片区管委会,积极沟通协调京冀两地相关部门,并就土地出让年限等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接,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编制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跨省市地块土地统一出让实施方案中,已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京冀两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国家法定50年使用年限内,结合临空经济区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出让年限,并向自然资源部、两省市规划自然资源相关部门进行汇报,正在梳理完善跨省市地块土地出让流程索引,为后续项目建设试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综保区在临空区联合管委会统筹管理下,结合大兴、廊坊两片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改革,将协同推动综保区土地出让年限等政策落实,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以下工作:
1.持续深化政策研究。继续加强对国家和两省市关于土地出让年限政策的研究,结合综保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和产业特点,不断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土地出让年限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加强京冀协同合作。依托临空经济区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京冀两地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在土地出让年限政策制定、执行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综保区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3.深化政策可执行性。继续梳理完善跨省市地块土地出让流程,优化程序,确保更好的服务保障拿地意向企业,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政策,促进综保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同时,结合流程梳理,将及时评估、调整完善政策,确保政策适应综保区的发展变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政策支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