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内 容:
一、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视察首都教育系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首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9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通过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分区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格局、深化跨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等措施,打造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教育样板。
“十四五”时期是大兴区落实“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大兴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持续强化本土优质资源供给体系,充分激发优质学校引领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的积极性,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此前,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已批复北京小学、北京八中和北师大附中三所学校由经开区管理。而目前,以上三所学校的招生和教师编制等工作仍由通州教委负责,大兴区内亦存在类似情形,将导致“亦庄新城”核心区及以外的165平方公里范围内教育职能面临管理权限与资源分配不匹配、教育水平不均等问题。这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区域内居民适龄子女及新增产业人才子女的入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二、分析:
虽然经开区负责引入教育资源和学校建设,但招生和教师编制等工作仍由大兴教委负责,导致管理权限不明确,影响了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由于管理权限不明确,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教育水平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不利于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究其根源,大兴区和经开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区域教育承载力,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长效机制。
三、建议:
1.建立会商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与执行
为确保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建议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会商机制。该机制应遵循“一事一议”的原则,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和解决。此外,应与经开区建立双向考核机制,一方面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另一方面监督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通过定期的政策评估会议和资源分配审计,对潜在风险提前研判应对,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明确职能归属,界定管理权限与责任
建议制定明确的管理权限和权利责任划分方案,特别是针对大兴区行使教育管理权限的亦庄新城区域。方案应详细规定两区在招生政策、教师编制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人民对区域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理需要。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未能履行职责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的问责措施,最大限度消除教育相关的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
3.跨区域合作办学,优化教育集团化办学
鉴于两区在区域、结构和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建议借鉴其他区教委的成功经验,通过集团化办学和一体化办学实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补齐基础教育资源短板,充分发挥地区综合发展潜力。探索跨行政区域的校际合作模式,确保每个教育组团内部至少建成一所高水平学校,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教育组团内部各校的均衡化和优质化水平。在大兴区行使教育管理权限的亦庄新城区域客观存在新建学校及既有学校发展的需求,双方应努力促成相关项目高质量发展。此外,鼓励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教师交流,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4.统筹各方资源,发挥优质资源对教育和产业的辐射作用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建议统筹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资源。通过建立教育与产业的联动机制,增强教育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对内,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对外,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双方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教育与产业要素的集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助力教育提升。
办理报告
常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大兴区和经开区交界地带教育均衡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亦庄新城规划范围总计225平方公里,除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约60平方公里外,剩余165平方公里中通州部分为78平方公里,大兴部分为87平方公里。大兴部分包含旧宫镇、瀛海镇、亦庄镇全域及采育工业园、长子营工业园、青云店工业园。
关于60平方公里内教育职权: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京政发〔2019〕23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行使经开区教育职权的通知》(京教办〔2021〕1号)文件要求,北京市政府赋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行使区级人民政府管理职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1年1月1日已履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教育管理职能。
关于剩余165平方公里内大兴部分的教育职权:根据北京市政府赋权决定,经开区承担165平方公里区域内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职能以及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兴区承担165平方公里区域大兴部分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目前,大兴区将按照市政府市教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履行87平方公里教育管理职能。
二、办理结果
经认真研究,区教委将酌情采纳您“关于促进大兴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1.关于协同工作机制。一直以来,两区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市政府赋权事项履职尽责,主动向前、主动作为,推动“审管执考”一体化进程,收集和梳理两区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提请两区会议研究,两区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关于相关教育职权。教育方面,尤其遵循“一事一议”的原则,如针对京台西瀛海九年一贯制学校,2024年5月两区召开“经开区、大兴区协同发展专题会”,会议同意大兴区作为建设主体,统筹建设相关工作,建设资金由经开区支持大兴区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予以支持。2024年12月殷勇市长召开现场会议,会议决定将参照台马地区学校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将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办公新址配套学校的规划选址、投资建设、教育管理职能赋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3.关于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瀛海地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及中教实验学校,拟引入市级名校承办,目前正在协商相关合作办学细节,拟于近期签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强化工作协同。两区相关部门将持续做好协同发展工作,持续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各项议定事项要形成清单化管理机制,明确主责部门、及时督促进展,持续强化新扩区域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
2.共谋新建校发展。针对165平方公里新建校,两区将采取一事一议、共建、共享的原则,由两区共同协商解决新建校的引进、建设、管理、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在学区划片、招生入学等方面,依据相关政策,在优先满足区域内就近入学需要基础上,兼顾亦庄新城产业人才子女及资源输出区入学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强化教育合作交流。一是积极对接经开区优质资源,探索跨行政区域的校际合作模式,提升该地区教育优质水平。二是充分发挥经开区企业资源,加强该地区学校与产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三是优化教育集团布局,统筹推进该地区学校加入教育集团事项。

打印



京ICP备05071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