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提案
内 容:
一、现状:
在目前大环境下,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园区发展已进入关键期,科技化、现代化转型迫在眉睫,但是专业人才稀缺成为园区发展瓶颈,大部分园区深陷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传统农业模式吸引力低,园区引才渠道有限,留才手段欠缺,致使人才断档,制约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问题:
1.职业发展受限,岗位规划模糊,晋升渠道不畅,培训资源稀缺,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慢,人才成长受阻;
2.待遇吸引力不足,多数园区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未契合人才期望,难激发创新活力;
3.园区环境简陋,生活配套不健全,文娱、医疗、子女教育等难保障;4.扶持政策不足。
三、建议:
在以相关政策为依据的前提下,希望有关部门加强人才培养,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学术研讨等,鼓励人才牵头项目,积累经验;对标行业水准,强化薪酬激励;为园区建设人才公寓,配套生活设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以上几点建议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农业园区才能聚各方贤才,技术革新加速,成果高效转化,管理效能提升,运营活力迸发,园区产业升级,辐射周边乡村振兴,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办理报告
何艳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人才引进与留存,助推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单位对提案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我区历来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在中央、市级部门指导下,与区、镇各级部门积极配合,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人才发展渠道,持续提升农业人才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结合提案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整合培训资源,提升人才的服务水平,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助推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大兴区人才工作发展实际,全面升级原有“新国门”人才政策,形成覆盖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优秀毕业生等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政策。广泛动员农业人才申报“新国门”人才,专家评审环节设“乡村振兴组”,提高专家推荐入选比例,支持更多农业技术人才在兴创新创业。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坚持“分类培育、靶向施策”原则,构建起覆盖各领域的人才矩阵。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工程,遴选乡村产业带头人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接受高层次培养;建立“传帮带”机制,推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农业农村部示范培训,成长为产业振兴中坚力量;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兴区3个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在2024年北京市乡村振兴人才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暨第八届北京市农村创业大赛上获评优秀创业项目。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激发人才内驱动能。组织召开“新农人”座谈会。会上,各镇“新农人”代表围绕人才引进与留用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农业园区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瓶颈,区农业农村局畅通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提供政策解读,为农业高素质人才培育奠定基础。同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对接,邀请相关专家到大兴区乡村大兴大讲堂开展系列培训,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
四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住房安居等9大类20项服务,发布20亿元“新国门”人才科创基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依托“大兴区人才服务小管家”公众号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部署DeepSeek大模型,推出人才服务AI助手“兴才宝”,创新发布“新国门人才卡”线上线下提升人才精准化服务水平。
2025年我区将按照中央、市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继续做好人才相关工作。
一是持续强化政策引领,提升人才精准化服务水平。依托“新国门”人才政策,对领军人才提供科研创新奖励、人才和团队支持;对优秀青年人才提供项目培养资助,给予继续教育学费支持、职称奖励等培养和支持;优先为区内企业引进的非京籍优秀应届毕业生提供人才租赁型住房。
二是积极整合培训资源,持续加大农业人才培育力度。做好合作社带头人培养培育,指导合作社开展品牌建设、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工作,树立合作社带头人典型,引导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操”“交流+观摩”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打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深化院区合作。密切联系在京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翅膀”赋能现代农业。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建立6个科技小院,深度对接专家智库,与全区11个农业基地、园区一对一结对,围绕蔬菜种植、种苗产业等领域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围绕西(甜)瓜、种苗、蔬菜等主导产业,借助科技小院等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动员区内农业人才参加2025年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四是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支撑。成立“新国门”人才学院,依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京内优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设立企业管理与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与品牌战略等相关内容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农业人才综合能力,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定《农业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工作方案》,组织种植、养殖、水产、农机等专业科技人员对接各个农业园区开展全过程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大兴区农业技术人才资源优势。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



京ICP备05071455号